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路费
苹果iPhone17系列新品发布后,市场反响热烈。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激活量,但电商平台预售数据已显露出强劲势头:iPhone17 Pro系列销量较上一代增长3倍,标准版iPhone17销量更是飙升8倍。这场发布会后,媒体用“牙膏挤暴了”形容苹果的诚意,友商高管卢伟冰也罕见发微博称赞,甚至小米直接跳过16代命名,推出小米17系列对标。
2024年对苹果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Canalys数据显示,苹果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7%至4290万部,而华为同比增长37%至4600万部。尽管苹果全球营收保持增长,但大中华区营收占比从25%降至17%,增速仅14%。与此同时,国内安卓品牌通过兼容苹果系统方案,试图吸纳苹果用户,进一步压缩其市场空间。
面对竞争加剧,苹果此次新品发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卷”姿态——不再依赖品牌溢价,而是通过产品力提升和价格策略争夺市场。
苹果此次更新的核心策略可概括为“加量不加价”。过去,标准版iPhone常因配置缩水被诟病,例如iPhone14系列仅Pro版支持“灵动岛”,iPhone15标准版缺失120Hz高刷和长焦镜头。但iPhone17标准版彻底打破这一惯例:
国补政策成为苹果的“意外之喜”。618期间,苹果通过天猫旗舰店参与国补,iPhone16 Pro叠加平台券后最低仅需5299元,销量占比达43%。为延续这一优势,iPhone17标准版内地定价5999元(256G版本),较港版6899港币更具吸引力。
渠道方面,苹果首次入驻抖音商城,提前一周为iPhone17全球首发造势。尽管抖音电商在3C数码品类优势不明显,但苹果此举旨在覆盖更多年轻用户群体,弥补线下直营店覆盖不足的短板。
新品发布后,苹果股价暴跌,分析师评级下调,“推荐一致性”指标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尽管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9.6%提升至2025年第三财季的25.6%,但硬件创新瓶颈和AI布局滞后仍引发市场担忧。
iPhone17 Pro系列虽采用横向大矩阵相机布局、升级3nm工艺A19 Pro芯片,并将光学变焦倍数提升至8倍,但消费者感知的革新有限。iPhone Air为追求轻薄舍弃实用性,更像是一款试验品——其搭载的苹果自研基带芯片C1X和Wi-Fi芯片N1,若试验成功,将大幅降低对高通的专利费依赖(目前每台iPhone需支付售价的5%作为专利费)。
在AI领域,苹果显得尤为谨慎。与谷歌等大厂相比,苹果未公开大规模投资AI,内部团队也陷入动荡。软件主管费德里吉认为AI非移动设备核心功能,导致苹果面对ChatGPT毫无准备。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因开源路线分歧离职,转投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进一步暴露苹果在AI战略上的犹豫。
地缘政治冲突也为苹果带来成本压力。尽管目前产品获得关税豁免,但苹果已开始分流供应链至印度等地,并宣布未来4年投资60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届时,苹果可能面临“让利消费者”与“守住市场份额”的艰难抉择。
彭博记者古尔曼曾指出,苹果在AI能力建设上落后,源于缺乏明确愿景和差异化路径。库克继任后虽上马头显、汽车等大型项目,但既缺乏乔布斯式的坚定,又过于关注投产比——相比AI,现阶段能快速形成收入的产品更受重视。
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而言,这种策略或许足够,但对于曾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而言,无疑是一种退化。未来,苹果能否在创新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能否继续引领行业。
参考来源:
1、远川研究所:《iPhone挤爆牙膏,苹果用自研换利润》
2、道总有理:《iPhone 17虽然大爆,但苹果的“流量饥渴症”加重了》
3、36氪财经:《苹果,不想成为下一个Intel》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