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年内暴涨1900%的妖股上纬新材为何崩盘?重组预期落空真相

时间:2025-10-16 10:28:20 来源:市值Observation 作者:市值Observation



文丨云潭

2025年A股市场最戏剧性的资本故事,莫过于上纬新材从年内暴涨近1900%到重组预期彻底落空的崩盘之路。截至9月25日收盘,这家曾被冠以"最牛妖股"称号的企业,用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为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当智元机器人明确否认借壳上市计划,新实控人宣布未来三年无重组安排时,这场持续三个月的资本狂欢终于迎来谢幕时刻。市场用两个交易日暴跌25%的极端方式,宣告了概念炒作时代的脆弱性。

【狂欢终结:重组预期彻底破灭】

10月10日晚间的一纸公告,成为压垮上纬新材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明确表示:"未来三年,智元创新无借壳本公司上市计划,新控股股东智元系企业在一年内也无重组计划。"


▲来源:上纬新材公告

10月13日开盘,上纬新材直接一字跌停,封单超10万手。次日继续大跌15%,此后进入持续调整状态。这场崩盘早有预兆:自7月9日起,在资产注入消息刺激下,公司股价经历十几个20cm涨停,期间连发16道风险警告,8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7次触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7次被上交所重点监控。

即便如此,到9月25日停牌前,上纬新材仍以涨停报收132.1元/股,年内累计涨幅达1892.76%,创下2025年"首只10倍股"、"首只15倍股"的纪录。但疯狂背后,是动态PE达891倍、PB超40倍的严重偏离基本面的估值。


▲券商研报推波助澜,来源:萝卜投研

作为主营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的企业,上纬新材的估值已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行业平均动态市盈率仅29.24倍,而按中报净利润测算,其合理估值仅18亿元。即便加上智元机器人150亿元估值,乐观估计也仅达200亿元市值,但实际市值最高突破500亿元,相当于提前兑现3次资产注入预期。

这种脱离基本面的炒作,使估值衡量标准从传统市盈率、市净率跃升至"市梦率"阶段。当智元机器人注入预期彻底落空,市场追捧的逻辑基础荡然无存,股价雪崩成为必然。

【转型幻灭:科技梦碎资本场】

这场资本盛宴的核心剧本是"科技转型梦"。7月8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拟作价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不超过63.62%股份的消息,点燃了市场对资产重组的强烈预期。

9月23日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计持有29.99%股份,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放弃表决权,实控人变更为智元恒岳董事长邓泰华。智元系还计划通过要约收购再增持37%股份,若成功将持股66.99%。

智元机器人的明星光环成为关键推手。这家成立仅2年8个月的企业,核心成员彭志辉(网名"稚晖君")曾是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大UP主,拥有283万粉丝。其团队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从研发到商业交付的战略跃迁,7月与宇树共同拿下人形机器人领域首笔1.24亿元订单,创下单笔最高纪录。



2025年3月,曾主导华为5G业务、构建昇腾AI生态的邓泰华出任智元创新董事长,使这家机器人赛道"顶流选手"的融资规模和估值成长不输宇树科技。成立不到一年估值便达10亿美元,完成11轮融资后估值高达150亿元,高瓴、红杉、腾讯、百度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市场原本预期智元机器人会将资产注入上纬新材,推动其转型为人形机器人平台化企业。但当"不会重组"的信息坐实,这场科技转型梦彻底破碎,股价失去所有支撑。

【潮水退去:裸泳者的慌乱】

上纬新材的崩盘,暴露了A股市场"高度控盘+小流通盘+概念炒作"的典型风险。公司前三大股东合计持股高达84%,流通盘仅16%,这种股本结构为游资控盘提供了完美土壤。



龙虎榜数据显示,买卖最多的营业部包括"宁波和源路"、"杭州帮"、"山东帮"等著名游资团体。到10月10日,公司仍拥有5.59亿元融资余额,当主力资金开始抛售,踩踏不可避免。

A股市场从不缺暴涨神话,但价值回归的教训同样深刻。暴风影音股价从327.01元暴跌至退市时的0.28元,跌幅99.9%;全通教育从467.57元跌至5.47元,重挫98.8%。这些案例警示着:概念炒作有多疯狂,价值回归就有多惨烈。

在上纬新材股价飙升时,大客户及大股东金风科技已计划清仓。这家最早于2016年3月获得10%股权的机构,从2022年开始持续减持,拟分批清仓所有持股。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84亿元(+12.5%),但归母净利润仅2990万元(-32.91%),第二季度净利润暴降72%,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当重组预期落空与基本面恶化双重打击下,这支年内最大妖股的未来已充满不确定性。市场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在资本游戏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不断更替的赌徒。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依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