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信银行2025年困局:净利润增长下的合规与治理双重挑战

时间:2025-09-19 12:04:33 来源:经理人杂志 作者:经理人杂志



2025年9月,中信银行发布的中期财务报告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交出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然而,这份成绩单背后却暗藏隐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9%,合规问题频发,高管腐败案件接连曝光,这家资产规模超9.5万亿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正面临业绩增长与合规治理的双重考验。

罚单潮揭示风控体系漏洞

2025年堪称中信银行的“合规风暴年”。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黑龙江监管局对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开出重磅罚单:原东部业务部总经理刘凤海、原行长于成信因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失职分别被警告,其中于成信更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同日,总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处以550万元罚款。



监管处罚的触角延伸至全国。今年4月,武汉分行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6月,山西三家支行相继因保理业务、贴现业务违规领到罚单。这些案例暴露出中信银行在信贷审批、理财投资、数据合规等关键领域存在系统性风控缺陷,反映出其内控机制未能有效遏制操作风险。



财务报表下的经营压力真相

“增利不增收”的矛盾现象折射出中信银行的深层困境。上半年该行通过压缩信用减值损失48亿元实现利润增长,但剔除这一因素后,拨备前利润实际下降2.5%,显示盈利能力出现实质性弱化。



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更值得警惕:同业资产激增48.7%,而贷款总额仅增长1.43%,暴露出优质信贷项目获取困难的现实。零售战略转型同样遭遇挫折,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9%,零售贷款不良率攀升至1.2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高达2.44%,资产质量承压明显。



高管腐败频发暴露治理顽疾

2025年7月,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袁东宁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成为继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原副总裁罗金辉之后又一位落马的总行高管。这些案件背后,是该行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的深层缺陷。



从原行长孙德顺受贿9.795亿元的特大案件,到各地分行高管的系列腐败事件,中信银行已形成跨周期、跨领域的腐败链条。更严峻的是,近十年来该行在公司治理核心责任制度上反复摇摆,在“行长负责制”与“董事长负责制”之间多次切换,导致战略执行缺乏连贯性,内部管理混乱。

破局需重构治理体系

中信银行当前困境的本质,是发展理念失衡与治理体系失效的综合体现。在严监管常态化背景下,单纯依靠财务调节维持利润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要实现真正的战略转型,需从三方面着手:重构权力制衡机制,筑牢内控防线,培育合规文化。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系统性风险累积,重建市场信心。

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而言,需要穿透净利润的表象,深入审视其经营质量与合规状况。这家老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之路,或将为银行业治理提供重要样本。(编辑/陈小泉 来源/商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