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散热技术正为芯片散热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近日,华为公开的两项专利均聚焦于碳化硅散热技术,显示出这一新材料在电子设备散热中的巨大潜力。无独有偶,外媒此前报道,英伟达在新一代Rubin处理器设计中,已将CoWoS先进封装的中间基板材料从硅更换为碳化硅,以提升散热性能,并计划于2027年大规模应用。
受此消息影响,9月19日,碳化硅概念股在开盘后迅速走强。天富能源(600509.SH)率先涨停,天通股份(600330.SH)、长飞光纤(601869.SH)等紧随其后,纷纷封住涨停板。
芯片散热迎来新突破
华为公布的两项专利均采用碳化硅作为填料,显著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导热能力。其中,《导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和封装芯片(如基板、散热盖);而《一种导热吸波组合物及其应用》则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
碳化硅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热性能脱颖而出,其热导率高达500W/mK,远超硅的150W/mK和陶瓷基板的200W/mK~230W/mK。此外,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与芯片材料高度匹配,既能高效散热,又能确保封装的稳定性。
随着AI芯片功率的不断提升,散热问题已成为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英伟达GPU芯片功率从H200的700W飙升至B300的1400W,而CoWoS封装技术又将多个芯片高密度堆叠集成,对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介层的散热能力成为AI芯片的瓶颈,特别是在Rubin系列芯片中,集成HBM4的多芯片产品功率已接近2000W。
东方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介层是CoWoS封装平台的核心部件,目前主要由硅材料制造。但随着英伟达GPU芯片功率的增大,硅中介层已难以满足散热需求。而采用导热率更高的碳化硅中介层,有望大幅缩小散热片尺寸,优化整体封装尺寸。
相关数据显示,使用碳化硅中介层后,GPU芯片的结温可降低20℃~30℃,散热成本降低30%,有效防止芯片过热降频,确保芯片算力稳定输出。因此,碳化硅有望成为解决高功率芯片散热瓶颈的理想材料。
应用场景持续扩容,国内企业加速布局
碳化硅的应用领域正从电力电子扩展至封装散热,为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以英伟达H100 3倍光罩的2500mm²中介层为例,假设12英寸碳化硅晶圆可生产21个3倍光罩尺寸的中介层,那么160万张H100如果未来替换成碳化硅中介层,将对应76190张衬底需求。
国内方面,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碳化硅领域展开布局,未来有望持续受益。天岳先进(688234.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供应应用于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的碳化硅衬底材料,并布局了光波导、TF-SAW滤波器、散热部件等新兴领域的碳化硅产品及技术。
三安光电(600703.SH)则表示,公司的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与AI/AR眼镜领域的国内外终端厂商、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并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公司正持续优化光学参数,未来AI/AR眼镜等领域的新应用将成为公司碳化硅业务新的增长极。
晶盛机电(300316.SZ)在接受调研时透露,公司碳化硅衬底材料业务已实现6至8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与销售,8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规模处于国内前列。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碳化硅衬底在全球的客户验证,已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此外,晶盛机电还成功实现了12英寸导电型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的突破。
碳化硅散热技术的兴起,使得碳化硅概念受到资金的高度关注。9月19日,碳化硅概念股开盘走强,截至中午收盘,天通股份、天富能源、长飞光纤等股涨停,东尼电子(603595.SH)涨7.18%,立霸股份(603519.SH)涨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