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OPPO年度旗舰Find X9系列正式发布。作为品牌三十周年的献礼之作,这款新机承载着OPPO冲击高端市场、挽回市场份额的厚望。然而,在新机发布前后,一场关于OPPO手机“绿线门”的争议迅速在社交平台上发酵。
从高端Find系列到中端Reno系列,再到子品牌一加的多款机型,用户纷纷反映屏幕出现无外力损伤的绿色竖线。这一现象不仅覆盖了OPPO的多个产品线,还引发了“屏幕绿线引发OPPO中年危机”的话题讨论,一度冲上热搜。
绿线门爆发:从零星投诉到集中爆发
“绿线门”的爆发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社交平台上就已有OPPO用户反映屏幕出现绿线的问题。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投诉量呈几何级增长,且恰好与Find X9系列的发布周期重合。据小红书博主@燕Da侠的整理,在165款OPPO机型中,约30款成为绿线“重灾区”,涵盖2019至2023年发布的主流产品,包括OPPO Find X2、X3、X5系列,Reno 5、6、9系列,以及一加8、9、10、11和Ace系列等。
对于这一统计数据,OPPO在侵权投诉中称,该数据既无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背书,也未经过OPPO官方核实。然而,作为事件的主角,OPPO至今未公布手机出现绿线的具体数据和机型,引发了用户的广泛质疑。我们在此呼吁OPPO官方能够早日公布相关信息,以正视听。
从技术层面看,OLED屏幕出现绿线并非个例,通常与硬件故障直接相关,如驱动电路损坏、信号传输线路故障,或受高温、电池鼓包挤压、水汽腐蚀等环境因素影响,软件问题也可能间接诱发。但OPPO的特殊性在于问题的集中性与时间规律性——多数故障发生在使用近四年时,部分用户甚至刚过质保期一天就出现绿线,这让消费者质疑产品存在设计缺陷。
用户投诉显示,绿线多在充电时突发。Find N3用户反映使用不到一年即出现内屏绿线,Reno 12用户则控诉充电时绿线突然显现,且重启、检修均无法消除。
售后争议:双标质疑与政策执行偏差
比屏幕故障更让用户不满的是售后的混乱。有用户提及OPPO曾有“激活未满四年免费换屏”的政策,但实际执行中障碍重重。有用户被售后要求出示发票与保修卡,“手机用了三年多,发票早就丢了,这明明是品控问题,凭什么要消费者买单?OPPO旗舰机的寿命就只有三四年吗?”
对于用户反馈的这一问题,OPPO在侵权投诉中称,“售后要求出示发票与保修卡,执行障碍重重”与事实不符。OPPO早已支持使用手机IMEI码电子凭证、纸质凭证等多种材料进行售后保障,针对发票遗失用户可提供灵活核查通道,不存在“凭发票才能保修”的硬性要求。

然而,用户的实际体验却与OPPO的声明存在偏差。10月29日,有用户在评论区留言称,在国内购买的OPPO X3出现绿线后,被要求提供发票,否则不予更换。10月4日,另一用户投诉称,2022年购买的手机在2025年10月出现问题,申请维修被驳回,理由是没提供有效购买凭证,线上购买订单截图也不行。

10月24日,还有用户投诉称,更换屏幕时被要求提供购买凭证,且只认发票,有购买付费记录也不认。反馈到上级客服经理后,才被告知实在找不到发票可以带上原装充电器去现场申请。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位直接贴出服务工单的上海用户。10月28日,也就是OPPO宣布“超4年优惠换屏”政策后,该用户去维修点换屏,却遭遇了一系列波折。接待员一开始说没屏了,用户提及OPPO有公告称超过4年的手机也可以优惠换屏后,对方改口说屏幕没有了,建议旧手机可以抵扣买新机。用户发现以旧换新价格不合适后,果断拿起手机走人。回家路上,用户接到接待员电话,称上海没有可换的屏幕了,可以全国调屏幕过来,但是要自付399的换屏费。

用户吐槽称:“OPPO这售后挤牙膏的套路,运用炉火纯青啊,从没有屏幕了爱莫能助,到折价换新机,再到掏钱可以换屏幕……新手机营销做得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到了售后服务就连滚带爬、睁眼说瞎话。”
一边是大量用户跑到平台去投诉和吐槽,一边是官方言之凿凿“与事实不符”,到底谁在说谎?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怀疑官方声称的不存在“凭发票才能保修”的硬性要求。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OPPO用户反馈顺利换屏,这中间的偏差可能出现在了具体落地执行上。
OPPO回应:否认双标,称国内保障更广
对于用户反映强烈的售后“双标”问题,OPPO在投诉中认为是恶意制造“中外双标”争议。OPPO称,印度市场“终身保修”是针对特定机型的短期活动,且限定非人为故障场景;而国内满足售后条件的用户“购机4年内免费换屏,超4年享优惠换屏”,保障明确且覆盖范围更广,远超行业普遍的1年质保标准。

然而,OPPO的这个解释是否具有说服力,用户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就如我们前文所述,OPPO当前应该做的事是优化售后政策的落地执行,消除“纸面政策”与实际服务的差距。
流年不利:市场份额下滑与高端化受阻
今年是OPPO成立三十周年,这家曾稳居行业头部的手机厂商,在“而立之年”却有些流年不利。年初,OPPO在其最为看重的东南亚市场遭遇了一次合规危机。1月,泰国用户发现OPPO及realme手机预装的“Fineasy”贷款应用未经授权即可访问个人信息,且无法自行卸载,涉嫌违反泰国《个人数据保护法》。尽管OPPO泰国迅速致歉并通过系统更新移除应用,但事件引发了当地监管介入,品牌声誉受损。
国内市场,OPPO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竞争中呈现下降趋势。IDC数据显示,OPPO在前两个季度仍稳居第三,但第三季度OPPO出货量990万台,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0.4%,但14.5%的份额使其首次被挤出前三,落在了第五。全球市场表现同样乏力,一季度还位列全球第四的OPPO,到三季度已跌出前五,归入“其他”类别。
这一下滑态势与行业竞争加剧密切相关:vivo以1180万台重回第一,华为凭借Mate 70系列斩获15.2%份额,苹果、小米也凭借新品保持优势,头部厂商差距持续收窄。在这场手机厂商的“大乱斗”中,OPPO原本指望借着这次旗舰手机发布去抢占市场份额,却又遭遇了“绿线门”的当头一棒。
相伴数据下滑的还有OPPO的高端化战略受阻。多年来,OPPO一直试图向上突破高端市场,撕掉下沉市场标签,但始终未能建立核心竞争力。曾经引以为傲的VOOC闪充技术,随着百瓦快充的普及已失去差异化优势;投入数百亿的“马里亚纳”芯片于2023年终止。在折叠屏赛道,OPPO起步也落后于三星、华为。反观竞争对手,华为靠麒麟芯片回归重夺高端市场,小米以折叠屏站稳4000元以上价位,OPPO高端机型Find X8系列虽然口碑尚可,销量却未能突破,高端化进程陷入停滞。
破局之路:真诚解决问题,回归用户价值
面对“绿线门”与市场份额排名下降的困境,OPPO的破局之路并非无迹可寻。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屏幕绿线问题确有行业共性,苹果iPhone X曾在2017年爆发类似危机,三星、小米、vivo等品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相关投诉,且三星E4屏幕的质量缺陷是重要诱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OPPO手机成为这次绿线门的主角,确实有些冤。
但OPPO用受害者心态来应对舆情,看见负面声音就觉得是“被针对”,把自身的问题全部归咎于推手、水军,最后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前苹果处理“绿线门”时,虽未公开致歉却迅速推出免费换机服务,最终未影响销量,这为OPPO提供了借鉴: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真诚解决问题,而非纠结外部因素。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尤其对于把“本分”作为企业价值观的OPPO而言,走出水逆的核心在于回归用户价值,以“内功”修复信任裂痕。就如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演讲中提到:“当面临外在的压力和诱惑,要做出判断、采取行动时,能够把这种外在的东西摒弃掉,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思考,把握住应该做的事情。”
OPPO当前应该做的事是优化售后政策的落地执行,消除“纸面政策”与实际服务的差距。目前的“4年免费换屏”政策虽有进步,但仍需简化凭证要求——可以通过激活时间联网核查替代发票、保修卡,取消不合理的检测费用,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都能享受服务。对于超4年的老用户,除优惠换屏外,可推出以旧换新补贴等增值服务,进一步安抚情绪。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国内外售后政策的统一,消除“双标”争议,重拾用户信任。
毕竟,用户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公关话术赢回的,而是靠每一次可靠的产品体验与负责任的售后响应积累的。(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