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40岁企业家心梗离世,心梗年轻化趋势如何应对?

时间:2025-09-20 21:04:1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9月19日下午,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云海肴官方微博发文称,其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于9月18日不幸离世,年仅40岁。这一悲剧再次敲响了心脏健康的警钟,尤其是心梗正呈现年轻化趋势的当下。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心脏冠状动脉严重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疾病。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其肌肉同样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冠状动脉的正常运作。一旦冠状动脉发生严重阻塞,心肌将面临不可逆的损伤。

心梗年轻化:26岁患者已非个例

据今年5月发布的《支架术后患者疾病和健康管理认知蓝皮书(2025)》显示,接受支架手术的调查人群中,26.14%的心梗患者发病年龄不足45岁,最年轻的病例仅26岁。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指出,40年前几乎见不到20多岁的心梗患者,而如今这一现象已不再罕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玉杰表示,早在2000年以后,心梗年轻化的趋势就已显现。在他的门诊中,心梗患者大多集中在20—50岁,其中30—40岁最为常见,甚至遇到过年仅18岁的心梗患者。

不健康生活方式成主因

“大多数年轻心梗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曾玉杰谈到,长期抽烟、熬夜、饮食无节制、缺乏运动等习惯,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异常。此外,性格因素也可能增加风险,爱急躁、易发脾气的人更容易损伤心脏。

在他看来,心梗年轻化的核心影响因素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如果再叠加家族遗传倾向,风险会更高。贾大成则分析说,如今的主要问题是营养过剩和食品安全,以及饮食过油、过咸,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过重压力等,都成为年轻人心梗的主要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男性风险更高,女性绝经后风险上升

心梗在性别上的差异也很明显。曾玉杰表示,男性总体上发生率更高,而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发病风险相对较低。但随着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这种保护作用消失,女性的心梗发生率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能超过男性。

发病前一周,身体就可能出现异常

相比老年人,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更为凶险。曾玉杰解释,年轻人通常没有心理准备,也缺乏相关经历,血管突然堵塞时就可能导致晕厥,甚至出现猝死。不过,年轻人的身体耐受力更强,一旦得到及时救治,恢复情况和预后往往比老年人要好。

他强调,心梗并不是毫无征兆的突发事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发病前,身体可能已给出一些提示信号,比如血脂升高、体重突然增加等。贾大成曾抢救过一名患者,发病前一周就反复胸闷、憋气,严重时还曾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但他一直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因突发心梗去世。

典型症状:剧烈胸痛、心律异常、大量出汗

贾大成表示,如果真的发生心梗,典型表现是剧烈胸痛,同时伴随心律异常、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心率可能突然加快或减慢,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说明距离心脏骤停可能已不远。

“能否成功抢救心梗患者,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送医。”曾玉杰表示。近年来,国内已建立起胸痛中心网络,并为急性心梗等胸痛相关疾病开设了绿色通道。只要拨打120,急救系统会直接把患者送往最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年轻人该如何预防心梗?

曾玉杰建议,就生活方式而言,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一个明显的危险信号,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血管往往已严重堵塞。他提醒,从体检发现血管有斑块时,就应引起重视。

贾大成则提出,饮食上要多吃杂粮和蔬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尽量远离烟酒;同时保持规律、高质量的睡眠,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如果出现持续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做心电图、动脉CT或心脏造影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