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光伏行业警报:组件合格率骤降至62.9%,质量危机如何破局?

时间:2025-09-20 18:02:10 来源:一点财经 作者:一点财经

近期,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行业震动:2019-2024年,光伏组件整体合格率从100%断崖式下跌至62.9%,超过三分之一的光伏组件未能通过质量检测。这一数据不仅暴露了光伏产业的质量隐患,更揭示了行业在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下的深层危机。

根据2025年抽查的36家企业、69个批次组件数据显示,不合格问题集中在三大领域:机械载荷不达标(5批次)、光电转换效率不足(8批次)以及功率虚标(3批次,涉及铭牌偏差)。这些数据背后,是光伏组件从核心材料到关键辅材的全面质量滑坡。

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实现井喷式发展,装机容量与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组件价格跌破每瓦0.6元,企业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部分制造环节甚至出现“价格踩踏”现象。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与组件价格下滑超25%,这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雪崩,将整个行业拖入恶性竞争的泥潭。

价格体系的崩塌直接导致质量防线的溃散。检测数据显示,光伏组件的玻璃、边框、胶膜、焊带、接线盒等核心部件均存在不合格现象。其中,光伏玻璃合格率仅为70%,透光率不足与厚度减薄问题直接影响转换效率与抗冲击性,在冰雹、强风等恶劣天气下,组件破损风险显著增加。而关键辅材的合格率更低,焊带、接线盒合格率甚至不足50%,导致边框锈蚀变形、焊带电阻超标、接线盒密封散热差等隐患频发。


图:出自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数据背后,是行业极致内卷下的生存困境。部分企业为压缩成本,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功率虚标”等手段,以牺牲质量换取短期市场份额。2024年以来,劣质组件引发的火灾、塌方、热斑、功率衰减等事故频发,不仅给下游电站开发商带来重大损失,更动摇了整个产业链的信任基础。

面对质量危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已展开行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接连出台制造门槛、标准体系、价格规范等政策,构建覆盖光伏市场秩序与产品质量的协同治理体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发布倡议,呼吁企业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功率虚标等行为,回归质量本质,聚焦长期价值。

光伏组件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价格战与质量滑坡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光伏产业能否突破内卷,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答案或许藏在监管政策的落地与行业自律的强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