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近日在中国市场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其与私募股权机构博裕投资达成战略股权交易,将旗下8000家中国门店及相关资产注入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根据协议,博裕投资以约40亿美元代价控股合资公司60%股权(不计现金与债务),星巴克则保留40%股权并持续收取品牌授权收益。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星巴克中国业务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星巴克官方披露,其中国零售业务整体估值超过130亿美元,该价值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通过股权转让获得的直接收益;其次是星巴克在合资公司中保留的40%股权价值;第三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持续收取的品牌授权经营收益。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星巴克的品牌控制权,又通过资本运作释放了资产流动性。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130亿美元的估值是否合理,最终取决于博裕投资能否实现三大目标:将现有8000家门店扩张至20000家、提升下沉市场渗透率、以及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推动合资公司独立上市。若上市时估值能达到250亿美元,这笔交易将复制百胜中国分拆上市的成功路径,成为消费零售领域的经典案例。
此次百亿级股权交易凸显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变革。现制咖啡赛道持续吸引资本关注,既反映出消费升级趋势,也显示投资者对标准化连锁模式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三年来餐饮行业最大规模的战略投资,预示着消费领域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星巴克选择出让控股权,暴露出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其品牌价值、"第三空间"消费场景和高线市场网络构成核心护城河;另一方面,本土化不足、成本结构僵化导致在下沉市场被瑞幸等本土品牌超越。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三至五线城市的门店密度仅为高线城市的1/3。
博裕投资的布局颇具深意。继2022年收购北京SKP 45%股权后,此次接盘星巴克中国,显示其持续押注中高端消费市场。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是对中国消费升级趋势的坚定判断——预计到2025年,中国中产阶层规模将突破6亿人,为高端消费品牌提供巨大成长空间。
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传统"跑马圈地"模式难以为继,控股型、并购型投资正成为主流。这类投资要求机构深度参与企业运营,从供应链优化到数字化改造进行全方位改造。博裕计划从四个维度重塑星巴克中国:
星巴克当前在三至五线城市的市占率仅为8%,远低于瑞幸的22%。博裕的改造计划中,数字化成为突破口:通过小程序点单、会员体系打通等方式降低消费门槛,同时利用AI选址系统精准布局新兴商圈。预计未来三年,下沉市场门店占比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40%。
这场战略调整不仅关乎星巴克中国的命运,更将成为观察国际品牌本土化、消费升级趋势的重要样本。当250亿美元的估值目标被写入商业计划书,一场关于品牌、资本与市场的深度博弈已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