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杨伟
当2025年白酒板块三季报披露时,整个市场都陷入了震惊——连行业标杆贵州茅台都失去了增长动能。这场始于2016年的白酒复苏浪潮,在经历八年高速发展后,终于在多重周期叠加下显露出疲态。
高端化浪潮下的隐患积累
2016年白酒行业走出调整期后,开启了以"全面高端化"为核心的复苏周期。量减价增的畸形增长模式下,头部企业通过提价策略实现报表增长,却忽视了终端消费市场的真实承载能力。这种透支式发展在2023年成都糖酒会上被引爆,有经销商直言:"社会库存足够三年不生产",直接导致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多只白酒股连续暴跌。

头部阵营集体失速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贵州茅台(600519.SH)营业收入390.64亿元,同比增长0.56%;归母净利润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尽管25年飞天茅台批发价仍维持在1600元以上(高于1499元建议零售价),但增速断崖式下跌已成事实。更令人担忧的是,曾被视为增长双引擎的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也出现动力衰竭:
区域品牌方面,今世缘(603369.SH)前三季度营收88.81亿元(-10.66%),净利润25.49亿元(-17.39%);老白干酒(600559.SH)前三季度营收33.30亿元(-18.53%),净利润4.00亿元(-28.04%),其构建的区域品牌矩阵未能抵御行业寒冬。
三期叠加的行业危机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库存周期、驱动力周期和消费者更迭周期的三重叠加:
这种系统性风险在二线高端品牌中表现尤为明显。酒鬼酒(000799.SZ)2022-2024年营收从40亿骤降至14亿,净利润从10亿跌至千万级。不过其通过"开瓶率导向"的渠道改革,在2025年三季度实现正向增长,成为行业转型的先行样本。
光瓶酒市场的战略转移
面对行业寒冬,头部企业开始集体布局光瓶酒市场。这个曾被牛栏山垄断的百元以下价格带,如今成为新的战略高地:
这种"理解牛栏山-成为牛栏山-取代牛栏山"的路径,标志着行业从高端化向大众化的战略回撤。数据显示,2025年光瓶酒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成为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极。
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回顾2013年行业调整期,当时除茅台外所有上市酒企均出现业绩下滑,但随后市场快速回暖并新增多家IPO企业。当前周期与2013年相比,呈现出三个显著差异:
面对新周期,行业需要:
正如某行业人士在朋友圈引用的北岛诗句:"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但周期轮回本是市场常态,否极泰来终将到来。只是当行业走出调整期时,那个熟悉的白酒市场,或许已换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