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金九银十”求职季,保险行业“抢人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众安保险、中邮保险、建信人寿、和谐健康等头部险企均已发布2026年度校园招聘计划,累计释放超万个岗位需求,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记者梳理招聘信息发现,“科技”“人工智能”成为本轮保险业秋招的核心关键词。多家险企在官网开设科技岗位简历投递快速通道,部分企业甚至将算法类、大数据分析等职位需求翻倍,凸显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科技赋能驱动转型,复合型人才成“香饽饽”
这一趋势背后,是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AI、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重塑金融场景服务模式,推动行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跃迁。既精通金融业务又具备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险企争夺的重点对象。
从岗位需求来看,“科技人才热”持续升温。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及8家子公司共开放6300余个岗位,其中科技类职位占比显著,涵盖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运营维护等96个细分领域,并设置简历快速投递通道。中国人寿释放1823个校招岗位,金融科技类职位位列首位,占比达7%;平安人寿管培生计划中,互联网科技类岗位需求居首,重点招募人工智能方向人才。
众安保险在招聘公告中直言:“我们就是科技公司”,算法类岗位需求较去年增长一倍;泰康保险集团聚焦“金融/科技/大健康+AI复合方向”,招募AI之星及应用、算法工程师;中邮保险则将科技创新类岗位置于招聘目录首位。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指出,科技人才是推动保险业价值链重塑的核心引擎。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险企可实现精准定价、个性化产品开发及智能风控,同时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并降低成本,最终构建以数据驱动、效率优先、生态协同为核心的数字化竞争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进一步分析,AI、大数据等技术不仅能提升核保、理赔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还可通过精准画像优化客户服务,推动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性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险企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关键。
AI招聘系统提速,平安13天完成校招全流程
数字化转型在人才招募环节已初见成效。中国平安在2026届校招中全面升级自主研发的“平安人”招聘系统,集成AI人岗匹配、AI面试、AI谈薪及智能问答等功能,将招聘周期从超30天压缩至最短13天,原则上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全流程。
据平安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对简历进行关键词匹配及语义分析,精准识别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AI创新不仅减轻HR负担、避免漏筛误筛,更提升了校招生反馈效率,帮助优秀毕业生快速匹配岗位。”
产学研协同联动,构建可持续人才梯队
人才招聘布局折射出行业未来方向。从“科技人才热”现象可见,保险业正以积极姿态拥抱新技术。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并鼓励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营销服务、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
头部险企在2025年半年报中亦强调科技赋能。中国人保表示,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规划落地,推出全国首批生成式AI内容侵权责任险,AI能力调用次数较2024年底提升27.2%;中国人寿称,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强化科技基础支撑。
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变革主旋律,科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险企外,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争夺战。对此,杨帆建议险企构建差异化人才战略:一是强化价值感召,突出保险业在风险保障、普惠金融中的独特价值及技术挑战;二是打造创新沃土,建立技术职业发展双通道、实施股权激励并设立创新基金;三是营造开放生态,鼓励跨界合作与技术探索。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指出,吸引科技人才需提供竞争力薪酬,但更关键的是创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如设立内部创新实验室、提供灵活工作制度及持续学习机会。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跨部门合作与技术分享会增强员工归属感。
武泽伟补充道,险企应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定向培养项目等方式储备复合型人才,构建可持续人才梯队,为数字化时代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