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民营银行针对两款大额存单产品启动‘预约排队’模式,因利率优势导致排队周期延长至7日,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银行业整体经历多轮利率下调,但部分民营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仍维持在2%以上区间。尤其在存单转让专区,成交利率突破3%的案例频现。部分机构更推出智能匹配功能,通过预设金额和利率条件自动筛选优质存单。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石烁指出,民营银行高利率现象本质是揽储成本高企与信用补偿需求的双重体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类机构需在存款、客户、运营三端协同创新以提升竞争力。
当前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字头时代,大额存单门槛虽设为20万元起存,但1年期产品与普通定存利差已收窄至10个基点。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甚至停售5年期产品,而民营银行中长期存单利率仍具吸引力。
据不完全统计,华瑞银行、苏商银行、众邦银行等机构目前仍提供2%以上利率的中长期产品。其中华瑞银行App显示,其18个月和2年期存单利率分别达2.15%和2.35%,转让专区最高年利率可达3.5%。众邦银行小程序则显示,部分转让存单年利率突破3.65%。
网商银行创新推出的“预约购买转让存单”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转让金额、折算利率和期限范围,系统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存单。当前该功能支持的年利率下限设置范围为1.50%至3.35%。
并非所有民营银行都出现抢购潮。某银行客户经理透露,其大额存单销售情况与常规产品无异,无需预约即可购买。石烁分析称,银行策略差异源于客户定位、投放计划和市场定位的不同。
“营销导向型银行将大额存单作为获客入口,通过高利率吸引开户后再导流至理财、贷款等高利润业务。而平衡型银行更注重资产负债表健康,会限制额度以控制资金成本。”石烁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民营银行净息差虽从3.95%微降至3.91%,但仍显著高于商业银行整体1.42%的水平。不过专家警告,随着央行持续压降存款利率和LPR下调,民营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与资产端收益压力并存,高利率模式难以为继。
今年7月众邦银行已将3年期和5年期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5月也曾发布类似调降通知。石烁建议,民营银行应拓展低成本存款、优化负债久期匹配,同时深耕中小微企业等细分客群,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对高利率的依赖。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助理教授邵辉提醒,购买转让存单时应关注:1)市场利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2)产品可转让性及价格合理性;3)潜在合规风险。同时需评估自身资金流动性需求,避免因提前支取造成利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