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教育官网发布消息,海淀区“双减”专班查处北京高途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规组织线下学科培训,并通报相关情况。这一处罚让高途再次陷入舆论风波,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转型成效的深度关注。

高途连续6个季度营收增长超30%,但2024年全年净亏损仍达10.49亿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7.3%,Q2现金收款同比增长36.2%,但Q2仍录得2.16亿元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50%左右。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折射出教育企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业务结构优化是高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素质素养业务与高中学业规划业务成为增长双引擎,Q2合计贡献营收1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85%,同比增长50%。这表明高途已成功摆脱对传统K12学科培训的依赖,构建起多元化的收入矩阵。
然而,盈利稳定性不足仍是高途的最大隐忧。Q2亏损打破了Q1的盈利势头,反映出业务抗波动能力仍需加强。此外,大学生与成人业务占比仅10%左右,短期内难以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古人讲,“行百里者半九十”,高途的转型成效显著,但距离实现稳定盈利仍有距离。

在AI领域,高途试图构建多个新增长引擎。10月中下旬,高途基于AI教育研发中心搭建专属创新人才团队,聚焦教育垂直模型研发,构建青少及高中培养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内容生成、虚拟学习助手等核心技术。
依托上海成熟的消费市场和教育需求,高途计划新增融合了AI技术的“智慧学习中心”,或升级现有校区,为上海本地用户提供线上线下融合(OMO)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体验,首批将重点覆盖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服务等非学科领域。
在产品端,高途的AI+IP创新模式成效显著。2025年2月推出的“吴彦祖带你学口语”课程,融合明星IP与AI陪练功能,5天销售额超500万元。针对K12群体的“米小圈动画中国史”课程,借助人气IP与AI技术,将知识点趣味化呈现,进一步拓宽了AI教育产品的边界。
此外,高途在线下也持续发力。从BOSS直聘网站可以了解到,BD经理主要负责地市小学和初中市场的拓展,通过拜访学校校长和主任、与教育局教研室建立关系,推广0元产品课程,达到前端招生引流的目的。

2025年,AI教育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70亿-75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既有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有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同行,还有字节跳动等跨界玩家,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
传统教育巨头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快速转型,新东方的智能学习系统和设备业务已在约60个城市测试,活跃付费用户数量达到约45.2万名。科技企业则依托技术优势抢占市场,科大讯飞等一直是教育赛道的佼佼者。加之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国务院发文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多地出台专项计划,推动AI教育在中小学的全面落地。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途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一席之地,但AI教育业务市场份额仍有待提升。内卷之下,实现新的商业化成功,需要与众不同的教育解决方案。高途走出了一条“AI+IP+垂直领域深耕”的差异化道路,如“吴彦祖带你学口语”和“米小圈”系列课程,通过人气IP激发用户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情感消费的融合。

然而,AI教育赛道的内卷本质是技术创新不足与市场需求错配的产物。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浅层技术应用,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市场对个性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于高途而言,要持续突围,需把握三大关键:一是深化核心技术研发,提升AI在个性化学习、教学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的表现;二是持续深耕垂直领域,打造更多标杆产品;三是完善生态布局,通过线上线下融合、IP合作、校企联动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竞争优势。
回过头来看,从连续亏损到营收高增、亏损收窄,从业务单一到多元驱动,高途的转型之路清晰而坚定。目前的AI赋能与业务重构已初见成效,素质素养业务成为增长引擎,经营效率持续提升,盈利曙光日益清晰。尽管仍面临竞争加剧、盈利不稳定等挑战,但高途已走在正确的转型轨道上。被罚也好,增长焦虑也罢,高途的未来注定有不少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