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汤向阳接任珍酒李渡CEO:净利销量双降,破局关键何在?

时间:2025-11-07 16:04:22 来源:博望财经 作者:博望财经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当企业业绩持续低迷时,管理层变动往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25年,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交出上市后最差半年报,营收同比下滑39.6%、净利润下降近40%,这场业绩风暴直接引发高层人事地震。

承载着'中国白酒一号工程'历史荣耀的珍酒李渡,为何在资本市场光环下陷入增长困局?新任CEO汤向阳能否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寒冬?



高管更迭背后的业绩困局

资本市场早已验证:业绩持续恶化必然引发管理层变动。2025年10月,执掌珍酒李渡近20年、年薪超1500万的'最贵CEO'颜涛突然卸任,集团副总裁汤向阳临危受命。这场看似正常的人事交接,实则暴露出企业深层的经营危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营收仅24.97亿元,同比暴跌39.6%;核心品牌珍酒营收14.92亿元,同比锐减48.7%,销量从6932吨骤降至4612吨,平均售价从38.98万元/吨下滑至32.34万元/吨,呈现危险的'量价齐跌'态势。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下滑并非短期波动。回顾2024年财报,公司营收虽微增0.5%至70.67亿元,但权益股东应占利润暴跌43.1%。核心增长引擎珍酒品牌销量已连续四年萎缩,从2021年的14761吨降至2024年的12284吨,直接拖累集团整体表现。



行业寒冬中的双重挤压

珍酒李渡的困境折射出整个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2025年三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90%,净利润下降6.93%,存货总额却同比增长11.32%。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力和规模效应勉强支撑,中小酒企则普遍面临亏损加剧的困境。

在这场行业洗牌中,珍酒李渡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与贵州茅台91.29%、泸州老窖87.11%的高毛利率相比,珍酒李渡缺乏足够的品牌护城河。当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时,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持续压缩。

具体到产品层面,珍酒的核心单品珍十五在次高端市场面临双重挤压:既要应对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的下沉,又要突破区域强势品牌的围堵。李渡品牌虽然销量有所增长,但吨价同比下滑超29%,平均售价从49.2万元/吨降至34.8万元/吨,显示其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爆款战略成为破局关键

在白酒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牌价值'转型的关键期,爆款产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茅台的飞天、洋河的蓝色经典等成功案例证明,现象级产品是酒企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核心抓手。

对于珍酒李渡而言,当前亟需构建'爆款矩阵':既要升级优化现有核心产品,提升珍十五等单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要持续推出适配不同消费场景的新品,特别是面向年轻群体的低度化、个性化产品。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珍酒品牌销量同比下降33.5%,而同期行业年轻消费群体占比已提升至28.7%。这种消费结构的变迁,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汤向阳接任后获得的股权激励,也显示出集团对其打造爆款能力的期待。



穿越周期的必由之路

站在产业视角观察,白酒行业的周期性调整不可避免,但企业的应对能力决定其生死存亡。珍酒李渡当前面临的渠道库存高企、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质上都是创新不足的体现。

汤向阳的走马上任,既是对其行业经验的认可,更是企业破局的迫切需求。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若不能快速止住业绩下滑势头,珍酒李渡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丧失话语权。

从'最贵CEO'卸任到老将临危受命,从行业深度调整到业绩持续承压,珍酒李渡正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高管更迭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破局关键在于产品端的突破,在于打造更多能够打动消费者的爆款产品。

这家承载着'易地茅台'传奇历史的酒企,能否凭借爆款产品重拾辉煌?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中,还将涌现出哪些新的爆款逻辑?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市场留给珍酒李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