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至成

太平鸟近期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三季报,业绩大幅下滑引发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太平鸟实现营业收入42.17亿元,同比下降7.15%;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73.79%,仅录得2825.9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增亏,亏损额达到5546万元。这一系列数据无疑给太平鸟的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与惨淡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平鸟正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建设全球时尚研发中心。该项目已于2025年3月完成奠基,预计2028年年底完工。在11月6日下午的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太平鸟董秘王青林表示:“太平鸟全球时尚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提升研发创新和品牌价值。通过引进前沿技术和设计理念,公司将能够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时尚产品。同时,项目的建设还将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太平鸟斥资6亿元打造研发中心,但其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却同比下降了13.99%。对此,王青林解释称:“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是根据研发实际需求和进展来决定的,研发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设计费支出等减少所致。”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太平鸟的业绩下滑并非偶然。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四年出现同比下滑。单季度来看,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下降5.54%;归母净利润亏损4945.26万元,连续三年第三季度单季出现亏损。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太平鸟在三季报中解释称,主要系营业收入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增加及政府补助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
从品牌表现来看,太平鸟旗下各品牌营收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男装实现营收16.64亿元,同比减少7.17%;女装实现营收16.15亿元,同比减少8.42%。
此外,公司存货规模依然高企。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太平鸟存货规模高达17.64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65%。这不仅会带来大量的存货跌价损失,还会侵占公司现金流。
对于公司居高不下的存货规模,太平鸟董秘王青林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一方面推进供应链快反管理,提升新品产销率,减少库存形成;另一方面通过电商、奥莱等渠道有效处理过季货品,优化存货结构。”
同时,太平鸟董事长、总经理张江平也在业绩说明会上声明,将对直营与加盟门店布局进行持续优化,并且积极拓展社交零售新渠道,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社交平台与消费者互动,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粘性。
面对持续的业绩压力,太平鸟近年来不断关闭低效门店。
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体门店开店240家,闭店则达到了504家,净减少264家。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剩余实体门店3109家,累计关闭2000余家。与2021年拥有超5000家店铺的辉煌时期相比,太平鸟已不复往日。
面对经营压力,太平鸟目前的渠道策略为“降楼层、扩面积、提平效”。公司经营重点也从提升数量转向提升终端品牌形象和门店平效。
业绩说明会上,张江平也向记者表示,将聚焦门店经营质量提升和盈利能力改善,持续关闭低效门店,努力提升终端品牌形象和门店平效。但对于该转型策略目前是否对改善业绩有所成效,太平鸟方面并未作出回应。
在线下渠道持续收缩的背景下,太平鸟却大手笔“押注”研发中心的项目建设。2025年6月,太平鸟发布公告,拟将募投项目科技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尚未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4.93亿元,用于建设宁波高新区太平鸟全球时尚研发中心项目。这一举动意味着公司暂时搁置了数字化转型战略,而将战略重心转向产品研发。
公告显示,全球时尚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目前处于在建阶段,预计2028年年底完工。在这个建设周期长达三年半的项目中,其中超5亿元计划用于建设及装修,5000万元用于设备投资。随后,为保障募投项目顺利实施,公司还对实施项目的子公司风尚服饰进行近10亿元增资。
对于业绩惨淡却斥资6亿元建设研发中心是否会为公司资金带来压力的问题,张江平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复记者称:“本项目不会对经营业绩及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太平鸟将战略中心转向了产品研发,但其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却“不增反降”。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到18.9亿元,同比略增。而相比之下,研发费用仅为1.11亿元,不仅不到销售费用的6%,还同比减少了13.99%。
事实上,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销售模式在太平鸟中存在已久。2020年至2024年,太平鸟销售费用分别为32.73亿元、39.49亿元、31.66亿元、28.03亿元、26.39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均不足2亿元。
公司董秘王青林解释称:“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是根据研发实际需求和进展来决定的,研发费用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本期设计费支出等减少所致。销售费用略增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也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太平鸟还认为,营销和研发是相辅相成的,营销可以为研发提供市场反馈和需求导向,而研发则为营销提供创新产品和技术支持。
在公司营业状况持续下滑的现实情况下,这座预计2028年才能竣工的研发中心,究竟能否真正为太平鸟重返增长轨道添增动力,还是将成为拖累业绩的又一沉重砝码?太平鸟能否在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之间找到平衡,能否实现声称的营销与产品研究的互惠互利?时代周报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