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电解液成本占比超过50%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正迎来一轮迅猛的上涨行情,成为氟化工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受储能与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拉动,自9月底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不断攀升,目前报价已突破12万元/吨,相较于9月末的涨幅接近翻倍,显示出市场对这一关键材料的强烈需求。
在全球氟化工产业需求爆发性增长的重要机遇期,浙江衢州凭借其深厚的产业积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正全力推进“中国氟谷”建设,旨在抢占氟基新材料发展的制高点,引领行业新潮流。
11月7日,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暨氟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氟谷”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衢州提出,氟化工产业将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力争到2030年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打造氟化工行业的领军之地。
氟材料应用边界不断拓展,瞄准千亿产业集群目标
氟材料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成为连接AI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纽带,是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11月7日,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建军在会议上透露,2024年全球氟化工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显示出氟化工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在新能源领域,氟材料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其中,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质的核心溶质,全球95%的产能集中在中国,彰显了中国在氟化工领域的领先地位;PVDF作为锂电池正极粘结剂和隔膜涂氟材料,需求随电动车的渗透率提升而年均增长超过30%,市场前景看好。同时,氟材料还是光伏氢燃料电池、液流储能电池等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半导体领域,电子级氟化氢可用于芯片蚀刻的清洗,其国产化率已从5年前的不足10%提升到了当前的30%,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氟材料还是AI算力核心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浸没式液冷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电子氟化液市场规模有望在三年内实现翻倍增长,为AI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量子通信、氢能核聚变、6G通信、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氟材料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张建军表示,氟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张建军预测,未来氟化工产业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高端化转型加速,高端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将成为竞争焦点;二是绿色化成为硬约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直接决定企业生存发展;三是跨界融合深化,氟材料在AI、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将不断深入,为氟化工行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在此背景下,衢州打造“中国氟谷”成为放大衢州市氟产业优势、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依托多年产业积淀和持续创新突破,衢州已构建起涵盖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锂电新材料和其他高端功能材料四大领域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中国氟谷”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衢州全市拥有氟化工重点企业50余家,上市公司4家,巨化股份和永和股份位列全球氟化工行业Top20,2024年全市氟化工产业产值约280亿元,约占全国氟化工产业总产值的30%。今年1月至9月,全市氟化工产值为240.4亿元,同比增长15.1%,预计全年将突破30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五链”融筑生态,企业扩产抢滩“氟谷”
打造“中国氟谷”,衢州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在产业链配套方面,作为“氟硅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电子化学材料基地”,衢州拥有从萤石到下游氟化工产品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是国内品种结构最为齐全的氟化工基地,为“中国氟谷”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链支撑。
“衢州丰富的上游氟化工资源是我们核心基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而下游新能源、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则是我们的重要应用领域。同时,当地完善的化工产业集群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会议期间,浙江帕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CEO王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透露,公司现有年产能70~80吨,正规划2000吨扩产项目,预计明年年底开工,2027年底或2028年上半年投产,显示出企业对衢州氟化工产业发展的信心。
为强化“中国氟谷”品牌影响力,衢州市政府出台了《衢州市以“五链”融合为抓手打造“中国氟谷”行动方案(2025—2030年)》,将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的思路,全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氟化工产业体系,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氟谷”,为氟化工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中国氟谷”的建设,资本界也给出了建议。11月7日,兴富资本董事长王廷富建议,衢州应坚持“内外兼修”:一方面扶持本地中型龙头企业成长为大型龙头,带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弥补高端科研人才短板,同时瞄准与衢州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相关的未来产业机遇,为“中国氟谷”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衢州的快速跃迁,清科数据合伙人张磊则表示,衢州在创投领域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产业政策和引导基金方面突破显著,优势明显,为“中国氟谷”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创投环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经济学教授李志青则评价称:“衢州在过去几年里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创投时刻。”这无疑为“中国氟谷”的建设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