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三度更换董事长,全球最大食品企业雀巢正经历关键转折点。
文/每日资本论
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正密切关注:谁能在雀巢董事长位置上完成完整任期?这家拥有159年历史的瑞士巨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管理层动荡。
9月17日,雀巢董事会宣布工作46年的保罗·薄凯(Paul Bulcke)提前卸任,副董事长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将于10月1日正式接棒。此次变动距前CEO傅乐宏(Laurent Freixe)因违反公司准则被解雇仅两周,而傅乐宏上任也仅一年。这意味着在15个月内,雀巢完成了董事长、CEO两大核心职位的三轮更替。
如此高频的管理层变动在跨国企业中实属罕见。市场分析师指出,这反映出雀巢在应对业绩下滑、品牌信任危机时的战略焦虑。
尽管薄凯的卸任早有预告,但其速度仍超预期。作为雀巢史上任期最长的管理者之一,薄凯主导了"回到根源"战略转型,推动公司回归核心业务。其继任者巴勃罗·伊斯拉来自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在任17年间使该公司市值增长6倍,展现出卓越的零售运营能力。
业绩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雀巢全球销售额442.28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8%;净利润50.65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10.3%。大中华区表现尤为疲软,销售额24.7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6.4%。这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AOA)其他市场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雀巢CFO Anna Manz坦言,中国市场一季度增长依赖经销商压货,二季度已出现反转。公司正从"渠道分销驱动"转向"终端动销驱动",这意味着要降低经销商指标,通过终端消费拉动增长。这种转型带来短期阵痛,管理层预计未来一年增长将受阻,但中期将增强业务实力。
在人事层面,雀巢展开大规模调整:
高端产品信任危机
2025年5月,法国参议院调查报告揭露雀巢旗下巴黎水存在消费者欺诈行为,包括掩盖水源污染、放宽处理标准等问题。另一高端品牌普娜(Acqua Panna)年内三次因亚硝酸盐超标被通报,目前已从雀巢中国官网下架。
数据显示,2024年雀巢中国水饮业务销售额3800万瑞郎(约3.32亿元),占比仅0.8%,且呈下滑趋势。这与中国包装水市场整体收缩、高端水跌幅达16%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历史问题频发
雀巢在中国市场的质量问题由来已久:
战略转型双轨并行
面对挑战,薄凯时期推出的"回到根源"战略聚焦核心产品,每年投入约17亿瑞士法郎(146亿元人民币)研发,专注"数量更少但更具影响力"的项目。前CEO傅乐宏则制定"4D"战略:决策在中国(Decide)、为中国设计(Design)、以中国速度交付(Deliver)、迎合数字化趋势(Digitalize)。
随着新领导层就位,这些战略能否延续成为关注焦点。10月1日,巴勃罗·伊斯拉正式出任董事长,费耐睿(Philipp Navratil)出任CEO,这对搭档被视为雀巢的"十字路口"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新领导层面临三大任务:恢复产品质量信任、重塑消费者关系、在通缩环境中寻找增长路径。巴勃罗·伊斯拉需要证明,这家159年的企业能够从渠道驱动成功转型为消费者导向的现代食品企业。
最后想问消费者:你最近一次购买雀巢产品是什么时候?
【文章仅供交流参考,投资需谨慎。若觉内容有用,请点赞转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