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光伏行业破局之道:刘汉元直面反内卷与反垄断争议

时间:2025-11-18 05:08:09 来源:赶碳号 作者:赶碳号

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于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的发言引发行业震动。这场涉及行业生死存亡的深度对话,不仅直指当前光伏产业的核心矛盾,更勾勒出中国能源转型的宏伟蓝图。

能源安全倒逼产业变革:5000亿美元外汇支出的破局之道

刘汉元在演讲中揭示了一个惊人数据:2024年中国能源进口净支出接近5000亿美元,其中石油进口达3800亿美元。这个数字背后,是连续多年超过7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95%的多晶硅产能,在电池、组件等环节占据85%-95%的市场份额。

通过西部荒漠1%-2%的国土面积,即可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能源供应体系。这种地理禀赋与产业优势的结合,不仅能解决能源安全难题,更能破解外汇安全困局。刘汉元特别指出,与芯片产业通过出口创汇形成良性循环不同,能源进口支出基本属于单向消耗,这种结构性矛盾必须通过能源转型破解。

光储产业爆发前夜:3000%增长背后的投资逻辑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期,储能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增长30倍,度电成本突破0.15元关口。这种成本优势正在重塑能源格局:西北集中发电与三端储能相结合的模式,有望在东部形成综合电价低于0.5元/千瓦时的市场体系。

刘汉元用"黎明前的黑暗"形容当前阶段,但明确指出十年内新增电力需求将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满足。对于投资者关注的估值问题,他直言中国光伏产业链企业市值存在5-10倍成长空间,这种判断基于中国在多晶硅、电池组件等环节的绝对优势,以及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刚性需求。

反内卷VS反垄断: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

面对行业最敏感的争议话题,刘汉元给出明确判断:中国当前主要矛盾是反过度内卷而非反垄断。他通过三个维度展开论证:

  1. 发展阶段差异:发展中国家需防范过度竞争,发达国家侧重反垄断。中国光伏产业尚未形成垄断格局,当前首要任务是避免无序扩张。
  2. 产能冗余必要性:行业需保持15%-20%的冗余产能应对需求波动,关键在于建立理性协同机制。他以欧佩克为例,说明不同成本企业可通过协同实现行业稳定。
  3. 行业自律路径:在95%产能集中于中国的优势下,龙头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协商机制控制总供给量。这种"总闸门"理论,为破解囚徒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媒体对话,不仅解答了行业困惑,更指明发展路径。当被问及政策支撑时,刘汉元强调需围绕"解决主要矛盾"设计配套措施,这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协同提供了战略框架。在能源转型的历史关口,中国光伏产业正以独特方式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