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沈庹
6年前,邓文亲手将天味食品送上A股资本市场,如今正推动企业向港股发起新一轮冲刺。2025年11月,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标志着其构建A+H双资本平台战略迈出关键一步。这场跨越沪深港三地的资本布局,能否成为破解企业增长困局的关键钥匙?

在调味品行业资本化浪潮中,天味食品(603317.SH)于11月13日更新港股招股书,继续推进上市进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位列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第四,且是前五大企业中增速最快者(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7.6%),同时占据菜谱式调料市场9.7%份额、火锅调料市场4.8%份额。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26.76亿元增至34.47亿元,净利润从3.41亿元增至6.45亿元。但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4.80%,归母净利润暴跌57.53%;前三季度虽营收微增1.98%至24.11亿元,净利润仍下滑9.3%至3.92亿元。其中,贡献超七成收入的线下渠道同比下降10.25%,成为业绩拖累主因。
产品矩阵表现分化明显:2025年前9个月,火锅调料收入8.06亿元(同比+1.59%),菜谱式调料收入13.39亿元(同比+5.26%),而香肠腊肉调料收入仅1.58亿元(同比-27.87%)。这种"核心产品增长乏力、季节性产品拖累明显"的态势,暴露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的紧迫性。
尽管短期经营承压,但行业长期增长逻辑未变。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981亿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6788亿元(CAGR 6.4%)。其中复合调味品赛道增速更快,2024年市场规模1265亿元,预计2029年达2029亿元(CAGR 9.9%),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餐饮业扩张、家庭烹饪便捷化需求提升等。
天味食品募资计划聚焦四大方向:品牌建设与营销升级、销售网络深化、投资并购整合、供应链优化。这与其渠道变革策略形成呼应——经销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5.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7.6%,而直销渠道占比从15.0%提升至32.4%,显示企业正通过强化终端触达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香肠腊肉调料起家的天味食品,已构建起覆盖多消费场景的产品体系。2000年推出的"好人家"品牌,通过菜市场地推模式快速渗透西南市场,成为冬季调味品市场标杆。以此为基础,公司陆续开发出鱼调料、小龙虾调料等川味名菜配套产品,并进军火锅底料赛道,与恒顺醋业、海天味业等企业展开竞争。
招股书显示,菜谱式调料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2-2025年上半年,该品类收入占比从51.4%提升至65.9%,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但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3.25%,公司解释称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客户通常在1月集中采购备货,导致上半年销量出现阶段性波动。
作为典型的"夫妻档"企业,邓文、唐璐夫妇截至2025年10月合计持有公司74.64%投票权。创始人邓文毕业于四川轻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拥有30余年调味品行业经验。从1993年接手集体制天味食品厂,到2001年创立自主品牌,再到2019年带领企业登陆A股,其战略布局能力可见一斑。
上市后,公司通过定增扩张产能(全国4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95331吨),并展开产业链垂直整合:2022年投资5家企业涉及餐饮连锁、预制菜等领域;2023-2025年先后收购四川食萃、杭州加点滋味、山东一品味享,切入半固态调味料、年轻人调味品市场。这些并购不仅扩大了业务版图,更通过品牌协同带来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66.7%,主要得益于被收购企业贡献的2.7亿元线上收入。
在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的关键期,天味食品能否通过A+H架构突破增长瓶颈?其"产品多元化+渠道精细化+资本并购"的三维战略,或将为复合调味品行业提供新的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