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近5个月后,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石股份”)终于迎来上会关键时刻。根据上交所安排,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1月18日召开2025年第55次审议会议,对振石股份首发事项进行审核。这家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企业,在闯关A股的道路上,既面临业绩波动的挑战,也因关联交易和股权结构引发市场关注。

招股书显示,振石股份IPO进程推进迅速:2025年6月25日获受理,7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截至上会已历经两轮问询。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股权结构方面,实控人张毓强、张健侃父子通过桐乡华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6.27%)、桐乡泽石贸易合伙企业及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控制公司96.51%的股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引发市场担忧——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若缺乏有效制衡机制,实控人决策可能偏离全体股东利益,更倾向于满足个人诉求。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5年上半年,振石股份营收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和32.75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7.9亿元、6.06亿元和4.04亿元,业绩波动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IPO申报前,公司于2022年、2023年分别现金分红5.4亿元、6亿元,合计达11.4亿元。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39.81亿元,将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复合材料生产基地、西班牙生产建设及研发中心等项目。
在振石股份的IPO进程中,中国巨石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角色。这家1999年登陆A股的玻璃纤维巨头,与振石股份存在多重关联:
振石股份解释称,2024年采购金额上升系因下半年加大玻璃纤维备货力度,基于下游需求回升判断增加排产,并战略储备原材料以应对潜在涨价。2025年上半年采购增加则与风电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产销规模扩大直接相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振石股份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8.11亿元、22.79亿元、22.56亿元和16.7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均超60%。针对这些关联交易问题,记者向振石股份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