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引明确要求平台经营者强化反垄断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细化风险识别的考量因素与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为平台经营者落实合规主体责任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南。
根据指引定义,互联网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双边或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规则下交互,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而反垄断合规管理则是以防控反垄断合规风险为核心,针对平台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及员工履职行为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全流程的管理活动。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指引的制定以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石。指引详细列举了互联网平台可能面临的反垄断合规风险,引导平台经营者加强合规管理,有效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从文件性质来看,指引旨在为平台经营者提供反垄断合规的一般性指引,不具有强制力,但作为加强全链条监管的创新举措,有助于平台经营者精准识别、评估和防范反垄断合规风险,主动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降低不确定性成本。
指引共分为总则、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合规保障机制、附则五章,总计38条。
风险识别章节重点规定了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四类垄断风险,明确了平台经营者识别垄断风险的考量因素,并结合实际对新型垄断风险作出提示。例如,指引结合国内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实践,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平台经济行业特点、经营模式和竞争规律,提出了平台间算法共谋、组织帮助平台内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平台不公平高价、低于成本销售、封禁屏蔽、“二选一”行为、“全网最低价”、平台差别待遇等八个场景中的新型垄断风险,为平台经营者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建议。
风险管理章节明确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提醒的重点内容,推动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风险防控,并对平台规则审查、算法筛查、配合调查、合规整改和合规激励等方面作出规定。
合规保障机制章节则对合规管理机构、合规汇报、合规培训、合规考核、合规监督和合规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了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职能。
在帮助平台经营者健全反垄断合规保障机制方面,指引明确指出,反垄断合规管理机构负责统筹、组织和推进反垄断合规管理工作。平台经营者可以专设反垄断合规管理机构,也可以由有关部门承担相应职责。指引鼓励平台经营者为独立履职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反垄断合规管理有效实施。同时,平台经营者总部可以要求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等配合反垄断合规管理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指引强调“宽严相济”的监管思路,致力于厚植公平竞争文化,引导平台经营者用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改变“圈地”竞争思路,走出排除、限制竞争有利于“幸存者”更好发展的误区。指引呼吁各领域平台经营者建立起“共同体”思维,通过合作开放推动竞争升级、企业转型和互利共赢。
指引有针对性地对多类新型垄断风险作出提示,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平台经营者公平竞争发展的信心,使其有能力、有动力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桎梏,释放更多开展前瞻性研发的潜能。指引鼓励平台企业将力量向优质创新倾斜,布局更多新兴产业,将力量进一步集中到积极服务民生福祉、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中,从而更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当下动态性较强的市场环境中,合规经营已成为企业赢得各方认可的关键“通行证”。消费者愈发理性,为优质平台的商品和服务买单的意愿愈强;从业人员重视权益保障,平台合规口碑直接影响岗位吸引力;合作商和投资者倾向于与合规企业携手,降低不确定性引起的商业风险。同时,符合国际反垄断标准的合规企业能更顺利地进入海外市场、拓展国际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