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最新财报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资本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从开盘高开5%到收盘下跌超3%,全天股价振幅超过8%,这家市值4.4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引发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作为美股市场权重极高的科技标杆,英伟达的剧烈震荡直接拖累纳斯达克指数上演高开低走行情。指数从早盘上涨2.58%到收盘下跌2.15%,全天震荡幅度达5%,创下近期罕见波动纪录。
受此影响,全球AI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集体承压。三星电子、SK海力士、寒武纪等科技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凸显英伟达作为全球AI总龙头对行业生态的强大影响力。
11月21日午盘数据显示,沪深北三大市场全线走弱,沪指跌幅一度突破2%并失守3900点整数关口。板块跌幅榜显示,锂矿、储能、电网设备、半导体等前期热门赛道成为主要做空力量。
全球科技股同步调整,是否预示本轮科技牛市已告终结?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关键维度进行观察分析。
本轮A股牛市可清晰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4年9月下旬启动至10月上旬结束,在短短半个月内实现近千点涨幅,市场呈现普涨格局,众多股票借此摆脱底部区域。
第二阶段始于2025年4月初,指数从3040点起步,至11月创下4034点新高,同样完成千点级涨幅。但与首轮行情不同,本阶段由科技股主导行情,形成显著赚钱效应的同时,也对其他板块产生资金分流影响。
指标一:全球科技股共振效应
回顾第二阶段上涨行情,美股科技巨头率先领涨,随后上涨效应扩散至港股和A股市场,形成三轮市场共振。当前需警惕反向共振风险——若美股科技股持续下跌,可能通过资金联动效应传导至新兴市场。
指标二:大资金流向动态
资金面强弱直接决定上涨高度。当科技板块持续获得大资金净流入,且日均成交额维持历史高位,表明行情仍有承接力。反之,若成交额显著萎缩且出现连续净流出,则可能预示中期调整来临。
指标三:产业资本减持信号
大股东和产业资本的增减持行为具有风向标意义。当这类核心投资者开始密集减持,往往预示着股价阶段性拐点。其对公司估值的判断,通常比普通投资者更具前瞻性。
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出现阶段性顶部信号,其走势将直接影响全球AI产业链估值体系。若苹果、特斯拉等科技龙头形成持续下跌趋势,需警惕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的联动调整风险。
在科技股狂欢背后,低估值、高股息的白马蓝筹股表现明显滞后。当前部分科技龙头估值已达6124点水平,而众多绩优蓝筹股估值仍停留在3000点附近。这种估值分化暗示,当科技股调整时,资金可能转向防御性板块。
展望后市,科技股需通过业绩验证估值合理性。若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能持续超越估值扩张速度,行情仍有望延续。在科技股休整期间,前期滞涨的绩优股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机会,市场资金流向可能呈现明显跷跷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