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子琪
9月2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邮惠万家银行”)。此次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将由邮储银行承继。邮惠万家银行客户的相关权益不受影响,已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
公告指出,邮惠万家银行作为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其财务报表已100%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吸收合并不会对邮储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损害股东利益。
此次调整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普遍现象。随着多家银行陆续整合旗下直销银行或数字金融子公司,行业正从“多点试验”转向“全面融合”。部分直销银行的退场,并非数字化探索的停滞,而是银行业发展逻辑从“粗放式渠道扩张”转向“精细化生态深耕”的鲜明体现,标志着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银行业数字化发展进入深度整合新阶段。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是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其定位为“服务三农、助力小微、普惠大众”,依托“数据+场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自成立以来,邮惠万家银行在结算和信贷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邮惠万家银行的成立是银行业探索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然而,随着手机银行功能的日益强大,直销银行在产品同质化、获客成本高等方面面临挑战,难以满足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已有超20家银行陆续关停或整合直销银行业务,反映了银行业向“一体化运营”转变的趋势。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吸收合并有助于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分析人士认为,终止邮惠万家银行后,邮储银行可将人才队伍和优秀经验整合到发展大局中,形成“1+1>2”的发展合力,符合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和股东利益。
此次吸收合并对邮储银行的财务报表有何影响?公告显示,邮惠万家银行已100%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此次合并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也不会损害股东利益。
长远来看,邮储银行承接的邮惠万家银行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规模较小,且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对未来业绩表现整体影响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并后,邮惠万家银行的人才资源将依托邮储银行多元的业务场景和完善的资源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价值,为邮储银行发展注入新动力。专家表示,此次整合预计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降低管理成本,并将资源投入到互补性更强的领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从此次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可以看出,邮储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方面展现出战略定力。
近年来,邮储银行相继完成了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公司业务核心系统及信用卡业务核心系统的全面上线。在此基础上,邮储银行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整合内外部多维数据,赋能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优化,在主动授信、场景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近年来,邮储银行在“科技赋能”中解题,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搭建起数字普惠“5D(Digital)”体系,创新推出“主动授信”专属产品,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此次整合将进一步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推动技术、数据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加速“数字生态银行”建设步伐。邮储银行表示,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以此次吸收合并为契机,围绕科技能力、业务经营、风险防控等方面全力推进,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生态银行,提升全行经营质量和管理效率,助力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
未来,邮储银行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通过数智化建设全面重塑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更加开放、智能、稳健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数字生态银行”全面转型,向“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稳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不断迈进,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