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财经ESG
作者 | 周淼
近日,安踏(02020.HK)旗下户外品牌始祖鸟因“炸山”营销活动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尽管主办方坚称活动手续合规且采用可降解材料,但外界仍质疑其对高原生态的潜在破坏,认为此举与品牌长期宣扬的“敬畏自然”理念严重背离。
事件发酵后,始祖鸟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发布致歉声明,但因中英文版本内容差异被批评“诚意不足”“双标对待”。受此影响,安踏股价单日暴跌,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大量消费者宣布抵制安踏及其旗下所有品牌。
此次风波不仅导致品牌声誉受损,更引发外界对安踏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治理能力的深度质疑。此前,安踏刚入选恒生ESG50指数,MSCI评级跃升至A级,但始祖鸟事件暴露的应对短板,使其真实ESG水平面临重新审视。
作为ESG领域的“优等生”,安踏曾多次强调其体系化建设成果。2024年ESG报告中,公司宣称已将ESG责任融入集团战略目标,并建立“集团-品牌-职能部门三级管理体系”。执行董事赖世贤亦公开表示,集团通过量化指标推动ESG落地,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体行动。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炸山”烟花秀由始祖鸟中国团队独立策划,未通过安踏集团总部的生态风险评估,直至舆论爆发后,高层才得知细节。《南方周末》评论指出,安踏的ESG框架本应成为子品牌的行动红线,但此次事件暴露了战略顶层设计与执行层面的严重脱节:子品牌未将集团价值观融入决策,也未评估高原生态的脆弱性。
评论还强调,安踏总部在项目筹备至舆情爆发期间,未能及时预警与干预,缺乏ESG风险闭环管理机制,最终导致子品牌错误决策反噬集团声誉。
安踏由丁世忠与父亲丁和木于1991年创立于晋江,最初以代工为主。2007年上市后,公司通过收购FILA、迪桑特、可隆、始祖鸟等国际品牌,构建起覆盖大众至奢侈市场的多品牌矩阵,被誉为“中国版LVMH”。
作为高端化标杆,始祖鸟2024年助力安踏(合并亚玛芬体育)营收突破千亿元。但“炸山”事件后,社交媒体涌现大量“退货”“抵制”声音,或动摇其在中国市场(亚玛芬最大增长引擎)的根基。此外,始祖鸟近年多次陷入“有害物质”争议与产品质量风波,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凸显安踏对子品牌管控的潜在漏洞。
无独有偶,安踏另一子品牌FILA曾因虚假宣传鞋垫为NBA球员同款引发争议,旗下运动内衣、服装等产品还被检出双酚A超标。业内人士指出,安踏在规模扩张中需平衡商业利益与品牌初心,否则营收增长可能难以持续。
始祖鸟的“炸山营销”不仅违背“敬畏自然”理念,更被质疑“漂绿”,可能侵蚀安踏长期打造的“环保”人设。作为控股方,安踏在环境维度曾表现优异:2024年ESG报告显示,其可持续产品占比超30%,并首次披露范围3碳排放数据,成为首批公开该指标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然而,MSCI数据显示,安踏在产品碳足迹方面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原材料采购表现仅达平均线。从碳排放数据看,2024年安踏范围一及范围二排放总量从2022年的17.88万吨增至23.79万吨;范围三排放量(159.86万吨)亦显著高于华利集团(112.51万吨)与特步(111.96万吨)。
供应链是服装行业环境管理的关键。安踏虽推动数百家供应商参与碳管理,但系统性挑战仍存。截至2024年,其800余家供应商中仅25%通过ISO14001认证,反映出供应链环境管理标准化程度不足。此前,环保组织曾指出安踏部分供应商存在皮革、网布等原材料生产中的污染问题。
参考资料:
[1] 《百亿学费:始祖鸟炸穿的ESG人设,与安踏的艰难补课》;着陆TouchBase
[2] 《始祖鸟环保课堂最低消费门槛10万,安踏ESG声誉遭反噬》;南方都市报
[3] 《始祖鸟“玩火”,或面临公益诉讼》;湖南日报
[4] 《始祖鸟道歉信,海内外版本不一致》;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