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国威能(Vaillant)迎来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三十年间,中国完成了从家电普及到智能家居的消费跃迁,正加速迈向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对外资企业而言,这里既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检验企业韧性的试金石。威能的发展轨迹,正是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缩影:从“德国精工”的品牌光环试探,到本地化生产扎根,再到如今以创新应对消费与能源转型,重新定义市场角色。
贯穿始终的,是对中国市场长期前景的坚定信心。
三十年前,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并非新鲜事,但在采暖这一细分领域,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当时决定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极大的勇气。”威能集团亚太区总监杰罗恩·斯特雷尔(Jeroen Sterel)回忆,1995年,“采暖”“壁挂炉”对大多数家庭仍是陌生词汇,需求仅停留在“屋子暖和”。随着居住理念升级,消费者对舒适度的要求从“温度适宜”延伸至“体验舒适”,供暖从生活保障演变为现代家居的核心需求。
“初期市场开拓充满挑战。”斯特雷尔坦言,选择深耕这一陌生领域需冒巨大风险,但也为企业赢得了长期成长空间。如今威能在中国三十年的稳健发展,正源于当年的大胆尝试。
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那一年,威能在无锡投产首家中国工厂,完成从进口销售到本地化生产的关键跨越。此后,中国壁挂炉与热水器需求爆发式增长,威能持续加码投资。2025年,全新亚太研发制造基地在无锡全面亮相:占地超6.4万平方米,配备5700平方米测试中心,满负荷状态下年产能达150万台壁挂炉,平均每3.25分钟下线一台,制造与创新实力显著升级。
该基地不仅是威能在欧洲以外唯一的研发制造中心,也是亚洲最大工业基地,产品供应中国并出口至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十余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支点。“新基地是研发、测试与制造的综合平台。”威能亚太区工业总经理郑良亚强调,综合布局能加速研发成果转化,稳定交付全球用户。
对威能而言,中国市场不仅是“战略重点”,更是三十年实践的成果。斯特雷尔透露,2017-2018年威能启动“Accelerating China”(加速中国)战略,全国扩张至35个地区,合作1200余家伙伴。“经济周期有起伏,但我们对中国的承诺从未动摇。”他以“登高望远”诠释企业心态——无论短期环境如何,始终以长期发展为目标。
“长期主义是威能在华发展的核心。”斯特雷尔指出,无锡新基地的决策始于四五年前,当时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但威能仍选择加码中国。“这源于我们对市场的信心。”郑良亚列举数据: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壁挂炉市场,但保有量仅约200万台,渗透率不足20%。随着消费者对舒适度、节能与环保的需求提升,专业供暖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威能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2020年起,布局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形成“全渠道触点”。通过数字化整合,企业能实时追踪消费者反馈,快速优化产品与服务。“这对传统制造企业保持敏捷至关重要。”郑良亚表示。
展望未来,郑良亚明确表示威能将继续扩大在华投入。在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威能是长期承诺的典范:穿越经济周期,敏捷应对挑战,通过本地化与全球化结合,推动企业与市场的双向成长。
“中国市场的机遇从未停止。”正如斯特雷尔所言,“这里值得我们长期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