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了阿根廷,令刚刚执政不久的总统米莱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位以“休克疗法”著称的领导人,正面临着政治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自9月22日起,阿根廷比索汇率连续三日大幅跳水,引发市场恐慌。为稳定汇率,阿根廷央行不得不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投放美元回购比索。然而,短短三天内,1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便化为乌有,却仅在市场的风浪中激起微小涟漪。
若此趋势持续,阿根廷恐将耗尽所有外汇储备,再次陷入国家破产的深渊。
在危机四伏之际,米莱祭出了“杀手锏”——同时寻求中美两国的支持,试图挽救国家和自己的政治生涯。
那么,为何阿根廷在休克疗法初见成效之际,会突然爆发这场金融风暴?中美两国的联手,能否成为阿根廷的救星?米莱的执政地位又能否稳固?
讽刺的是,这场危机的导火索竟源自米莱的亲妹妹卡琳娜。她与阿根廷残疾人管理局局长勾结,收取药企回扣,甚至从残疾人的买药钱中抽取3%的油水。这种毫无底线的敛财方式,彻底激怒了阿根廷民众。
面对丑闻,米莱的犹豫不决更是雪上加霜。他的支持率从40%迅速跌至35%,所在自由主义政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地方选举中大比分落败。这场被米莱视为对其领导力公投的选举,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市场因此陷入巨大担忧。若米莱下台,休克疗法将宣告失败,阿根廷可能重回货币滥发、通胀爆表的老路。资金争相出逃,引发外汇市场挤兑。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米莱的应对还算及时。他一方面动用美元外汇收购比索,另一方面则同时寻求中美两国的支持。
在美国方面,米莱一直自称是特朗普的忠实粉丝,双方关系密切。去年2月,特朗普官司缠身时,米莱曾亲自前往海湖庄园为其加油打气。11月特朗普胜选后,米莱又是第一个赶往海湖庄园道喜的外国领导人。
因此,当米莱深陷危机时,美国财长贝森特连续对市场喊话,表示美国政府将采取所有可能手段维持阿根廷金融市场稳定。言下之意,美国将为阿根廷外汇兜底,确保比索汇率稳定。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将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帮助米莱暂时稳住阵脚。
在中国方面,米莱以增加外汇救市为由,暂时取消了大豆、玉米和小麦的出口税。此前,阿根廷谷物的出口税多在20%以上。此次降税后,中国买家迅速下单,至少购买了10船阿根廷大豆,其他农作物也大量购入。短短两天内,阿根廷就增加了70亿美元的出口报关收入,随后免税政策随即取消。
米莱的果断与聪明可见一斑,他不仅知道寻求美国的支持,还巧妙地借助中国的力量。然而,这两个大招真的能让阿根廷绝处逢生吗?
有了中美两国的外汇支持,阿根廷比索暂时逃过一劫,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基本稳住了汇率,米莱也得以在挤兑危机中喘口气。
但别人帮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米莱的脚下依旧踩着三颗雷。
第一颗雷是即将到来的选举。10月26日,阿根廷将进行中期选举。若米莱的执政党再次失利,将失去对国会的控制权,休克疗法也将无法持续。国会很可能推翻米莱的经济政策,使阿根廷重回印钞救国的老路,下一次挤兑危机随时可能到来。
第二颗雷是民众的耐心即将耗尽。阿根廷民众曾对米莱寄予厚望,但上任近两年来,经济形势仍未彻底扭转。尽管GDP恢复增长、比索稳定升值、通胀数据好转,但今年以来的累计通胀率仍高达19.5%,贫困率仍在30%以上。
米莱的休克疗法确实有效果,但也只是减缓了阿根廷的“流血”速度,距离彻底“止血”、身体恢复还有距离。若拐点迟迟不来,民众的耐心总有耗尽的一天。
第三颗雷是米莱必须管好身边的人。哥哥打着救世主的旗号,妹妹却从残疾人的药瓶里抢钱,这种反差对米莱声誉的打击是致命的。若米莱不能约束好身边的人,等舆论彻底反转后,再怎么辩解都是无用的。
休克疗法本身就是风险极高的手段,米莱就像是在走钢丝。尽管他同时抱紧中美两条大腿,但这条路能否走通,关键还是在于阿根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