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东北振兴新篇章:从《东北真行》看东北崛起力量

时间:2025-09-27 18:06:57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近年来,东北地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部名为《东北真行》的系列微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事,将东北的振兴故事和东北人的奋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许多人来说,东北或许只是黑土带、大粮仓的代名词,以及东北人豪爽幽默的性格印象。然而,在沉寂多年后,东北是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东北人又是如何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东北真行》通过三个精彩的故事,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部微电影由范伟、秦昊、史彭元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并邀请了来自齐齐哈尔的脱口秀演员王勉加盟。他们共同演绎了东北人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坚守与回归,展现了东北“振兴”的光阴和“真行”的底色。


坚守:长情的浪漫

在《寻找刘博魁》这一篇章中,秦昊踏上齐齐哈尔的土地,寻找一个名为“刘博魁”的角色原型。随着剧情的推进,“刘博魁”的形象逐渐清晰——他并非一个人,而是“留卜奎”的象征,代表着那些选择留在齐齐哈尔(旧称卜奎)的一群人。

他们曾是工厂里的工人,用血汗铸就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如今,他们成为记录生活的诗人、乐观的出租车司机,或是学习新技术走进智能工厂的“新工人”。他们看似平凡,却怀着对这片土地化不开的深情,在新的岗位上继续耕耘、创造。


这份坚守,不仅源于工业时代的惯性,更源于基因里的一种长情浪漫。在这里孕育和崛起的企业,如飞鹤,生而具有民族企业的使命感。飞鹤的成长历程,与黑龙江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挑战中不断进化,砥砺前行。

2006年,飞鹤在同行不理解中自建万头牧场,坚持打造“农牧工”一体化产业集群。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飞鹤成为民族奶粉品牌守卫战的“最后一块阵地”。面对外资的高价收购,飞鹤坚守“自己干!让中国人的奶瓶装中国奶”的理念,一口回绝。

为了这一句承诺,飞鹤承接国家863重点项目,开启中国母乳研究。2010年,飞鹤推出母乳化产品星飞帆,成功拿下全球第一大婴配粉单品称号。


2022年,飞鹤再次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了阵容强大的“母乳研究国家队”。目前已建成中国最大母子健康队列、国内首个应用型母乳低聚糖全谱系结构数据库,推动我国婴配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跻身国际前列。

飞鹤坚守“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初心,用数十年的努力在这片黑土地上写下了“飞起来”的创业故事和产业革新的“新神话”。

回归:全新的起点

飞鹤的腾飞,是东北现代化转型成功的一个缩影。《老范的心事》这一篇章,生动注解了企业的崛起和产业的革新在东北振兴进程中的重要性。

在东北,许多孩子的成人礼是一张南下的火车票。老范的儿子也不例外,先去外地求学,然后在外地工作。身为人父的老范,心情复杂,既渴望孩子留在身边,又希望孩子到外地能有更好的发展。


然而,偷偷回老家发展的儿子小北,起初怕老范担心就没直接告诉他。直到一次意外,回来的儿子被老范撞到才坦白实情。当老范跟着儿子到厂子里看到他新的工作环境之后,对老家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他顿悟,随着家乡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活跃发展,孩子回家发展也不失为一种两利的选择。

“让种地的挺直腰板,让吃饭的放心下筷。”就像影片中范伟这句朴实而有力的话语,年轻人的知识和老一辈的经验,定能让这片黑土再次焕发出新机。而飞鹤这样的企业,正是把两代人连起来的“桥梁”。

飞鹤不仅为小北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工作,也通过产业链带动了乡村农户的共同富裕。在产业链建设、科研技术、管理水平革新的过程中,飞鹤把新技术、新理念、新产业推及到乡村,带动广大农民共富。


如帮扶石山村转型,发展黑毛猪养殖、禽类养殖、特色蔬菜种植及放养牧园等特色产业,形成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全村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农民们不再需要远离家乡,就能在家门口把日子越过越好。

2024年,飞鹤依托自身的产业集群,累计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带动超16万农民增收致富。


飞鹤也让沃土焕发新生,为青年人才回流提供“家乡机遇”。更多的年轻人像老范的儿子小北那样,在外地学成后归来,留在这片黑土地发展,促成了人才回流的闭环。用产业帮扶和就业带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坚守的老一辈与归来的年轻人携手共进,以智慧、韧性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展现出这片黑土地上孕育的蓬勃生机与新的希望,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鲜活范例。

飞鹤始终心怀感恩,坚持“尽己所能,反哺社会”的理念。这份理念的践行远不止于产业,飞鹤还建立起多元的公益行动体系,涵盖教育、医疗、老兵帮扶、弱势群体支持等多个领域。


其中,影片中优质的医疗资源实现“本土化”正是飞鹤医疗公益的一个缩影。2019年飞鹤携手“慈善光明行”组委会共同发起大型医疗公益项目-“慈善光明行·飞鹤公益行动”,在帮助各地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同时,还通过一对一带教等方式,帮助基层眼科骨干人员提高技术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慈善光明行”发起至今十余年时间里,足迹遍布全国10个省,累计义诊2万余人次,完成手术2300余例,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是一次次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更是点亮一个人、温暖一个家庭、照亮一个村庄的希望工程。

用心:东北的另一张名片

珍稀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给了这片土地“粮仓”之名;丹顶鹤和扎龙,给了这座城市“鹤城”之名。而上海北京开了几百家的“齐齐哈尔烤肉”从何而来?影片《烤肉的秘密》做了揭秘。

影片以最具烟火气的城市美食——烤肉为切入点,脱口秀演员王勉的返乡想开烤肉铺为线索。他发现,在齐齐哈尔,人们从不把工作只看成一份工、一条挣钱的道儿,而是把心搁在里头,真情实意地对待每一位顾客。


做的永远不是生意,而是东北的良心,如烤肉般真材实料、不负信任。齐齐哈尔那充满烟火气的烤肉,你到任何一家街边店去吃,都不坑,因为他们就是拿给自己做饭的标准做街坊邻里的买卖,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生意。

正是一贯秉承东北人那股实在爽朗的本性,齐齐哈尔烤肉才在大江南北“真行”很多年。在香气四溢的市井生活中,展现东北人特有的豪爽、热情、幽默与生活智慧。


如果说烧烤是齐齐哈尔的一张美食名片,那么飞鹤就是坚守“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口粮”的国产品牌名片。从齐齐哈尔烤肉的秘密,到中国飞鹤的全产业链,一脉相承的是以心为料、坚守“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初心的“东北精神”。

就像影片中“认你这个人儿,认你这个味儿,在齐齐哈尔就能做一辈子的买卖”所说,飞鹤正是这样的一群实实在在的东北人,秉承这种精神做母亲的事业、良心的事业,才塑造了如今在全球享有高美誉度的国产品牌。


就在不久前,飞鹤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殊荣——中国质量奖,与成飞、哈飞、宁德时代、一汽解放等航天军工、新能源、重工业领域的“大国重器”企业共同入选,也是本届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中唯一的奶粉企业。这份荣誉背后,是飞鹤对品质坚守的一个鲜活演绎。


作为婴幼儿奶粉企业,飞鹤深知每一罐奶粉都关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自1962年成立以来,飞鹤始终坚持“质量不给任何事情让路”的核心原则,践行“三不让”质量承诺——质量不给成本让路、质量不给产量让路、质量不给权力让路,创造了63年安全生产0事故纪录。

高质量发展少不了科技创新的驱动,飞鹤聚焦“鲜活营养”,以2小时生态圈为鲜活基底,以中国母乳为产品研发的黄金标准,构建起“科研驱动、产品应用、实证升级”的产业闭环,实现从黄金奶源到中国宝宝奶瓶的鲜活营养直达。


从源头到终端,飞鹤以极致标准守护中国宝宝健康,从全产业链建设到母乳研究、鲜活科技,在打造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奶粉的道路上,飞鹤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中国每9碗米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每5罐奶粉,就有一罐来自飞鹤,这是中国人的饭碗,是中国宝宝的奶瓶。有了这份真材实料,才能扛起民族企业这杆大旗,东北人才能站得住一句“真行”。


《东北真行》的三个故事,凝结了时代命题下三个“振兴”的缩影,是东北人“走出去”和“走回来”的峰回路转,是东北真行的幕后揭秘。

这里的人们,曾守住了丹顶鹤和这片大湿地,递出鹤城这张名片。这里的工人,用乐观续写对这片黑土地的情深,展现出东北人的坚守。这里的烟火,从家家户户到走遍了大江南北,发扬出那股实在和热情。

飞鹤,不只是企业,更是从这片黑土中生长起来、也真正回归于这里的力量,让放心的产品和响亮的品牌,续写“东北振兴”的新篇章,成为“东北真行”的新名片,也让中国乳业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4923.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