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的“老三之争”从未停歇,而泸州老窖作为曾经的行业前三,近年来始终未能重返这一位置。2015年,刘淼在泸州老窖业绩低谷期接任董事长,提出“重返前三”的宏伟目标。然而,十年过去,尽管公司营收屡创新高,但行业第三的宝座依然遥不可及。
泸州老窖被誉为“浓香鼻祖”,是唯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的浓香型白酒企业。2001年,公司推出高端单品“国窖1573”,成功跻身高端阵营,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泸”。然而,2010年洋河股份凭借“蓝色经典”全国化扩张,以76.2亿元营收反超泸州老窖,自此泸州老窖跌出行业前三。
2014年,受塑化剂风波和“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高端白酒市场断崖式下跌,泸州老窖营收从2013年的104.31亿元骤降至53.53亿元,同比腰斩近五成。而同期洋河股份仅小幅下滑2.43%,营收达146.59亿元,双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5年,刘淼接任泸州老窖董事长。上任第一年,他便提出“重返前三”的目标,并将其列为“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核心。为此,他大刀阔斧清理品牌线,仅保留“国窖1573”“百年窖龄酒”“特曲”“头曲”“二曲”五大主力品系,经销产品条码从7000个削减至900个,淘汰大量低端、边缘产品。
这一改革很快见效。2017年,泸州老窖营收重返百亿,达到103.94亿元,且2017-2019年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然而,这样的增速仍未让其重返前三。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泸州老窖营收166.53亿元,同比增长5.28%,而同期洋河股份营收211.25亿元,二者差距近45亿元。
进入“十四五”(2021-2025年),泸州老窖继续冲刺前三。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制定了“136战略”,其中的“1”即坚定重回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目标。然而,2022年山西汾酒以262.1亿元营收反超泸州老窖(251.2亿元),后者被挤至第五名。直到2024年,洋河业绩大幅下滑,泸州老窖才回到第四名,但与第三名的山西汾酒仍有49亿元差距。
2024年,泸州老窖营收增速从之前的两位数下滑至3.19%,2025年上半年营收甚至出现负增长,增速为-2.67%。在此背景下,刘淼在2025年3月召开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喊出“白酒营收突破一千亿元、股票市值突破一万亿元”的口号,但这一目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艰难。
为了实现“重返前三”的目标,刘淼带领泸州老窖尝试了多种策略,其中涨价、涉足产业链金融和跨界探索最为突出。
首先是涨价。刘淼上任后,多次对国窖1573等核心产品实施“小步快跑”式提价。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泸州老窖旗下产品涨价就超过10次。2016年国窖1573涨价9次,三大单品全年涨价近10次;2017年国窖1573也经历了9次调整。2023年8月,国窖1573出厂价达到980元/瓶,超过当时飞天茅台的出厂价969元。
▲国窖1573自2015年以来涨价情况,图片来自镁经制图小组
然而,涨价并未带来长期利好。近年来,国窖1573深陷价格倒挂困境。2023年12月,其市场批发价仅为875元/瓶,今年更是降至840元/瓶,电商补贴后甚至跌破八百元,经销商卖一瓶亏百元,价格倒挂严重。
除了涨价,泸州老窖还涉足产业链金融。2023年3月,旗下龙马兴达小贷公司推出“酒商贷”“酒企贷”“酒人贷”三款金融产品,分别为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优质个人客户提供贷款。其中,“提货权质押”产品引发争议,外界认为泸州老窖可能通过贷款助力经销商购酒来去库存。
▲涉酒贷的公告,图片来自:泸州老窖公众号
泸州老窖的库存压力确实较大。2024年,公司存货规模同比增长15.2%,存货账面价值为133.93亿元,而2020年仅为46.96亿元,四年间翻了近3倍。库存周转天数也从2023年的1092.23天延长至2024年的1157.93天,远高于其他酒企。
此外,泸州老窖还尝试跨界探索新业务。2016年,公司与气味图书馆合作推出定制香水;2017年,“顽味香水”上线后因美妆博主测评而蹿红,30ml售价139元的香水曾被黄牛炒到999元。然而,如今泸州老窖的香水在电商平台销量一般。此外,公司还推出过“断片”雪糕、酒粕面膜等食品、美妆产品,但2024年年报显示,“其他收入”占比不足1%,对冲三目标贡献有限。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泸州老窖能否重返前三?从上半年业绩来看,目标实现难度极大。上半年,泸州老窖营收为164.54亿元,而山西汾酒营收为239.64亿元,两者相差75.1亿元,较2024年底的49亿元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营收增速来看,泸州老窖上半年增速为-2.67%,而山西汾酒依然保持正增长,增速为5.35%。
暂时排在泸州老窖后面的洋河,也并未被拉开很大差距。尽管今年上半年洋河增速骤降35%,但与泸州老窖的营收差距不足20亿元。换句话说,泸州老窖不仅难以追赶汾酒,连第四的位置也并不稳固。
从预收款(合同负债)来看,2025年上半年,泸州老窖的合同负债为35.29亿元,而洋河为58.78亿元,汾酒更是高达59.83亿元。这表明泸州老窖经销商打款的积极性不如山西汾酒和洋河的经销商。
泸州老窖要想重返前三,还需依靠新的大单品。山西汾酒的“青花20”已验证这一路径的可行性。从2021年开始,山西汾酒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了200亿、300亿的“两连跳”,其中“青花20”功不可没。
目前,泸州老窖产品线中最有潜力的产品是38度国窖1573。去年,公司方面透露,38度国窖1573在2024年营收接近百亿元,成为首个百亿级低度高端白酒单品,占整个国窖1573系列营收的一半。在华北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河北市场,38度国窖占泸州老窖销量的八成;在江苏、山东,每卖出10瓶国窖1573,就有8瓶是38度国窖1573。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低度酒确实在逆势增长。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低度、健康饮酒需求不断释放。中酒协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然而,中国消费者对低度酒的认知仍然以啤酒、预调酒等传统品类为主,要改变消费习惯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短期内,泸州老窖想凭借低度酒复刻山西汾酒的增长路径,似乎不太可能。
因此,泸州老窖今年重返前三的目标,恐怕又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