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公募浮动费率基金来袭,投资者迎来利益共享新时代

时间:2025-09-29 18:05:07 来源:翠鸟资本 作者:翠鸟资本



文|翠鸟资本

在传统基金投资领域,管理费收取模式长期呈现“固定档位”特征。无论市场涨跌如何,投资者均需按固定比例支付管理费。这种“旱涝保收”的收费机制,逐渐引发基民群体的质疑:当投资收益波动剧烈时,为何管理成本始终保持刚性?这种收费与业绩脱钩的模式,是否缺乏市场弹性?

2025年,中国基金市场迎来重大创新——公募版浮动费率基金正式登场。这种新型产品通过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将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与投资者实际回报深度绑定。当基金净值跑赢市场基准时,管理费率自动上浮;若业绩表现未达预期,收费标准则相应下调,形成真正的“自动挡”收费模式。

该创新并非简单调整费率结构,而是精准契合中国居民财富管理转型的时代需求。在利率持续下行、银行理财吸引力减弱的背景下,超过20万亿元居民储蓄正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监管层明确提出“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导向,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此时推出的浮动费率基金,恰逢其时地提供了更公平、更具弹性的投资工具。

浮动费率基金:重构投资生态的革新者

传统基金收费模式常被投资者诟病为“外卖式服务”:无论菜品质量如何,配送费照收不误。浮动费率基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单向收费逻辑。其运作机制类似“按效果付费”的健身房模式——只有当投资者真正获得超额收益时,基金管理人才能获得更高报酬。这种“先赚钱后分成”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费与业绩脱节的问题。

从产品特性看,浮动费率基金实现了三大突破:其一,收费标准动态调整,形成“业绩越好、费率越高”的正向循环;其二,建立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其三,通过阶梯式费率设计,既保障基金公司基本运营,又为投资者保留成本下行空间。以2025年5月集中发行的嘉实成长共赢、易方达成长进取等首批产品为例,其费率结构普遍设置“基础管理费+业绩提成”双轨制,当基金年化收益超过基准5%时,管理人方可提取超额收益的20%作为奖励。

对冲基因:海外经验的本土化实践

浮动费率的设计灵感源自海外对冲基金行业成熟的“2+20”模式(2%管理费+20%业绩提成)。以华尔街传奇机构文艺复兴科技为例,其大奖章基金通过严格的利益捆绑机制,实现长期年化收益超30%的奇迹。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回报完全挂钩,形成“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

中国版浮动费率基金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改良。监管层通过设置费率上限、业绩比较基准等风控措施,防止管理人过度追求短期收益。数据显示,首批20余只浮动费率基金平均设置年化8%的业绩提成门槛,且单只产品费率上限控制在3%以内,既保持激励效果,又避免费用失控风险。

权益市场新周期下的战略价值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2025年牛市重启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呈现三大趋势:从存款向权益资产迁移、从房地产投资向金融资产转型、从短期投机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这种“资产再配置”浪潮中,浮动费率基金恰好满足投资者对“管理人责任”的核心诉求。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该类产品展现出独特优势。当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时,投资者愿意支付更高费用以获取优质服务;当市场调整导致收益下滑时,自动降低的管理成本有效缓冲了投资损失。这种“能涨能跌”的费率机制,特别适合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以广发价值稳进基金为例,其设置的阶梯费率结构使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期享受专业管理红利,在下跌期获得成本保护,形成真正的“双向赋能”。

投资者指南:如何优选浮动费率产品

面对新兴的浮动费率基金,投资者需把握三大筛选原则:首先,核查费率透明度,优先选择条款清晰、计算方式简单的产品;其次,关注费率“天花板”设置,避免管理人过度提取收益;最后,重点考察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选择具有5年以上稳定超额收益记录的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类产品更适合三类投资者:一是认同主动管理价值、追求长期超额收益的稳健型投资人;二是希望管理人与自身利益一致的信任型投资者;三是能够承受适度波动、坚持长期投资的战略型资金。对于短期投机者而言,传统固定费率产品可能更为适合。

浮动费率基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向“业绩导向”的关键转型。这种创新不仅重构了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关系,更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当基金经理的收入真正取决于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时,中国资本市场或将迎来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