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王健林因1.8亿债务被‘限高’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尽管万达方面迅速澄清,称此次限高系下属公司经济纠纷所致,且已解除限制,但这一事件仍被视为万达财务紧张的信号。71岁的王健林,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仍在为万达的债务问题奔波。
自2018年以来,王健林已累计还债6000亿,但万达的债务危机仍未彻底解除。如今,连1.8亿的债务都可能成为绊脚石,这不禁让人疑问:万达的债务究竟为何如此难以摆脱?王健林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他能否带领万达成功上岸?
万达的债务问题,其实早在8年前就已埋下伏笔。2016年至2017年,万达做出了两个重大决策。一是从港股退市。当时,万达在港股的表现并不理想,而A股市场上的房企股价却节节攀升。王健林一怒之下,决定从港股退市,转而寻求A股上市。然而,退市需要回购市场上的股票,王健林虽然贵为首富,但手头现金并不充裕。于是,他找来9家财团融资300亿,并签下对赌协议,约定若万达未能在2018年成功A股上市,则需回购这300亿的股权。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王健林。退市后,万达与资本市场彻底绝缘,不仅未能成功A股上市,还因对赌协议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与此同时,万达在海外的大手笔收购也遭遇了监管部门的调查,银行对万达收紧风险敞口,导致万达股债双杀,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面对危机,王健林展现出了军人出身的杀伐决断。他将文旅和酒店项目打包出售给融创和富力,换得600多亿现金,不仅帮万达挺过了危机,还成功实现了轻资产化的转型。然而,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整个地产行业的下行,万达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恒大爆雷、碧桂园重组、万科靠国资续命……在一众房企中,万达的表现相对优异,靠着收物业管理费,大多数年份还有利润。但万达的资产毕竟也在贬值,而债务却一分钱都不会少。再加上上市失败和对赌协议的坑要填,王健林只能不断地断臂求生。
为了彻底解决对赌危机,王健林引入太盟等财团,出让万达商管60%的股权,因此失去了对万达的绝对控制权。为了还债,他疯狂地甩卖资产,仅最近两年时间里,就有超过80座万达广场被摆上货架,连北京总部所在的大望路万达广场都卖了,万达电影的控股权也卖了。然而,即便如此,万达的债务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根据2024年3季度的财报显示,万达商管的负债总额仍高达299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就有400亿,而万达账上的现金只有151亿。算上利息,至少还有300亿的债务缺口要填。如今,王健林手里的底牌主要就是剩余的200多座万达广场。今年5月份,他曾经把一二线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打包出售给了太盟等财团,换得500亿现金。按这个价格估算,即便把剩下的200多座万达广场全卖了,最多也就是刚够还债的。
然而,在行业下行的今天,王健林即便想一次性清仓,也不容易找到接盘侠。嗜血的资本就像秃鹫一样,必须要榨干猎物的最后一滴血。因此,王健林真正想要摆脱危机,恐怕得等到整个行业迎来拐点的那一天。
如今,王健林就是在跟时间比拼耐力。他只能不断地打折贱卖资产,来填补一笔又一笔即将到期的债务,等待着行业拐点到来的那一天。如果能熬到最后,房地产行业再次迎来春天,万达自然就会转危为安,王健林就能真正地爬上岸。可如果没等到那一天,王健林就辗转腾挪不动了,万达就难免跟其他房企一样的下场。
但不管怎么说,王健林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很多同行早就破罐子破摔了,除了国资和有国资兜底的,大多数同行都在搞破产重组,甚至还有许家印那样的,宁愿坑了所有人,也只想保住自己的富贵。可时至今日,王健林仍然在艰难支撑,撑起了万达这个商业帝国不倒。
在时代的大潮流面前,个人的努力显得格外渺小,但逆着潮流的坚持,也显得弥足珍贵。71岁的王健林,给中国企业家打了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