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地方国资并购基金热潮:驱动产业升级新引擎

时间:2025-09-17 21:06:04 来源:商业观察杂志社 作者:商业观察杂志社



在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地方国资主导的并购基金设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上海、深圳、福建、浙江等地密集宣布拟设或已落地多支国资背景的并购基金,形成新一轮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热潮。

政策驱动下的战略转型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地方国资并购基金的崛起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随着“并购六条”等政策出台,并购行为已从企业层面的资本运作升级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转型的核心工具。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地方国资能够以资本为纽带,加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3月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注册成立,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45.34%的出资比例成为核心出资方。该基金通过控股或参股方式,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地方国资加速布局新兴产业

2025年以来,地方国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展开密集布局:

  • 4月,深圳市龙岗区联合中银资产、深圳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2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并购基金,重点投向海洋经济与高端装备领域;
  • 6月,盐城市黄海汇创金石并购产业基金成立,江苏黄海金控集团与中信证券旗下中信金石作为主要出资人,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整合;
  • 7月,福建金投发布福建省新质生产力并购系列基金及科创接力S基金,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赛道;
  • 9月,浙江省首支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完成备案,正式进入投资期,标志着低空经济领域资本运作进入新阶段。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分析称,地方国资设立并购基金是应对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通过资本并购,可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壮大资本实力、打通产业链条、强化技术研发、扩大市场容量等目标,最终实现“低价收购、优势互补、全面升级”的并购预期。

招商模式革新与财政转型

章俊认为,并购基金正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新抓手。传统依赖土地和税收优惠的招商模式易引发产业趋同和区域“内卷式”竞争,而并购基金通过股权纽带,能更高效地引导优质企业落地,甚至推动产业链核心企业总部迁移。例如,某新能源产业链基金通过控股一家头部企业,带动其上下游12家配套企业同步落户,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此外,随着“土地财政”边际效力递减,地方亟须通过资本化工具盘活存量资源。并购基金可将沉淀于城投平台的资产转化为可流动股权资本,助力地方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在市场承压时,基金还能发挥“托企”与“托市”功能,稳定企业经营与市场预期。

运作逻辑的三大特征

章俊总结称,地方国资并购基金的运作逻辑呈现“政策驱动、产业导向、区域聚焦”三大特征:

  1. 政策驱动: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重点投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产业导向:通过控股或多数股权投资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例如某半导体基金通过并购3家设计企业,完善了本地芯片产业链;
  3. 区域聚焦:服务地方长远发展,如浙江低空经济基金明确要求被投企业将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省内。

张依群补充指出,地方国资并购基金具有规模大、资金来源稳定、政策支撑强等特点,投资领域覆盖传统产业升级与科创类新兴产业。例如,某钢铁集团并购基金通过整合省内5家中小钢企,实现产能优化与环保达标,年节约成本超2亿元。

发展路径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国资并购基金发展,章俊提出三点建议:

  1. 深化市场化改革:建立“专业GP、产业LP、政府SPV”治理结构,完善“产业地图+负面清单”模式,引导资金精准流向产业链核心环节;
  2. 构建长期资本供给体系:吸引险资、社保基金等耐心资本参与,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特征,同时建立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
  3. 完善退出机制:加快培育S基金和并购二级市场,探索税收、产值等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跨区域资本要素流动。

“国资并购基金的发展路径应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产业驱动与价值驱动,在更开放的制度框架下实现资本效率与产业效能的双重提升。”章俊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