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蔚来与宁德时代联手:万亿储能网络背后的换电革命

时间:2025-10-09 08:50:47 来源:青橙财经 作者:青橙财经



作者丨方诗意

编辑丨六子

去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抛出一个震撼业界的预测:布局“零碳电网”业务,其潜在收入可能比动力电池供应高出十倍。以宁德时代2024年动力电池2503.4亿元营收计算,这一领域或催生超过2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所谓“零碳电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输电网络,而是融合发电、储能与电动车反向供电(B2G)技术的创新能源系统。这一蓝图的核心支撑,正是换电业务。


*图源宁德时代


从补能到储能:巨头布局超越充电速度的未来

换电技术对消费者而言并非新鲜事物。蔚来汽车凭借“3分钟满电”服务,有效缓解了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尽管充电技术持续进步,但市场始终未断言快充将取代换电。

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反驳“超快充优于换电”的观点,核心争议在于储能成本:“高功率超快充需配套储能设施,其成本与换电站相当。”这一论断揭示了换电技术的深层价值。


*图源李斌采访截图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而充电基础设施仅1734.8万台。若数千万车辆在夜间集中充电,将形成巨大无序负荷,冲击城市电网稳定。更严峻的是,风光发电占比提升带来的间歇性问题,使绿电供应与充电高峰形成双重挑战。

换电站的储能价值在此凸显。李斌曾计算:建设10万个换电站的成本低于同等规模加油站,且单个换电站日存2万度电,10万个站点日储电量可达20亿度。这些标准化储能单元构成的分布式网络,正是解决电网痛点的关键。

据《国家电网报》报道,蔚来换电站参与调峰期间,最大削减高峰负荷2万千瓦,累计消纳新能源71万千瓦时,获收益30余万元。2025年3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将68座蔚来换电站接入负荷管理系统,形成超2万千瓦的虚拟电厂。


*图源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苏电牛思


由换电站与电动车构成的国家级能源调节网络正在成型。这片万亿级市场,正是蔚来、宁德时代等企业坚定投入的战略核心。

玩家战略分化:蔚来验证模式,宁德时代构建生态

蔚来作为换电先行者,其探索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封闭的换电网络被质疑难以规模化,更像是为电网“打工”。这种模式虽验证了商业价值,却未定义行业标准。

2025年3月,宁德时代正式入局换电领域,开启开放战略。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手握技术与市场份额双重优势,提出“巧克力换电”与“骐骥换电”解决方案,兼容95%主流车型,大幅降低车企参与门槛。


*图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多次强调企业定位:从电池制造商转型为新能源开拓者,最终目标成为零碳科技公司。其“零碳电网”愿景需定义换电储能模式,并凝聚产业链力量。

在宁德时代主导下,换电生态快速成型:上游康迪科技提供换电站设备,中游宁德时代输出电池标准,下游长安、广汽等车企推出适配车型,百度“萝卜快跑”采用换电方案,中石化计划建设1万座换电站。


*图源宁德时代


万亿棋局:标准与成本成最后关卡

尽管前景广阔,换电网络仍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标准统一问题。各车企电池尺寸、管理系统存在差异,形成技术壁垒。高效储能网络需建立在互联互通基础上,这要求国家政策推动标准制定。


*图源宁德时代


其次是经济性难题。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乘用车换电站年运营成本达138万元,需每日完成100次换电方可盈利;重卡换电站建设成本超500万元,利用率需达35%以上。当前换电车型保有量有限,实现盈利挑战巨大。

电池技术升级同样迫切。储能电芯循环寿命需达6000次,而动力电池仅1000余次。若要融入储能网络,现有电池性能亟待突破。


*图源工信部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理论储能潜力达65亿千瓦时。但激活这一能量池需突破标准、成本与技术瓶颈。曾毓群自2019年起持续呼吁发展车网互动(V2G),行业认知与政策支持仍是关键。

将换电站转化为成熟储能节点,既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突破,更依赖行业认知革命与政策持续推动。通往分布式储能时代的“最后一公里”,仍需产业界付出更多耐心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