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亏损7亿后,暖哇科技冲刺IPO:AI保险科技能否逆风翻盘?

时间:2025-10-16 17:03:18 来源:36氪财经 作者:36氪财经


作者|王晗玉

编辑|张帆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国内保险科技领域即将迎来一则重磅消息:继众安在线之后,其孵化的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暖哇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与汇丰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这家被称为“中国保险业最大独立AI科技公司”的企业,能否在亏损7亿后通过IPO实现逆袭?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处理的保险案件数量计算,暖哇科技位列行业第一;以同期健康险行业全栈风险分析能力收入计,该公司同样稳居榜首。然而,这家头顶“最大”光环的AI科技企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仍未摆脱亏损困境。

亏损7亿背后的AI保险科技图景

招股书显示,暖哇科技虽持有保险中介牌照,但与传统中介依赖佣金收入不同,其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AI解决方案向保险公司收取服务费。公司构建了“阿拉莫斯”AI承保系统与“罗布泊”AI理赔系统两大技术支柱:

  • 阿拉莫斯系统:2024年上线后,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现97.5%的保单续保率,协助客户筛选出3%-10%的高风险受保人,AI智能体接触客户产生的保费收入较系统上线前增长29%。
  • 罗布泊系统:同期实现最高80%的理赔案件自动审核率,最快1分钟完成理赔结案。


暖哇科技业务模式,图源:企业招股书

技术优势转化为财务数据: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65%,2025年上半年收入4.31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亿、-2.4亿、-1.55亿及-9988万元,累计亏损超7亿元。若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2023-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851万、5750万及2490万元。

现金流压力更为严峻:2022-2023年及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7亿元,仅2024年短暂回正至703.9万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1.28亿元,而流动负债达16.9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凸显。

“好爸爸”众安在线的双面效应

作为暖哇科技第一大股东(持股31.65%),众安在线既是最大客户也是前五大供应商。2022-2025年上半年,来自众安的收入占比从78.7%降至49.6%,同期向众安采购服务的支出分别为1231万、538万、392万及115万元。

这种“既当客户又当供应商”的模式引发市场担忧:当交易双方成本收入透明化时,暖哇科技的议价能力可能被削弱。更关键的是,在头部险企纷纷加大AI自研投入的背景下,独立AI科技公司的市场空间正在被压缩。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十年间在科技领域投入超500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达180亿元,拥有2.1万名科技人员及3000名科学家。中国人寿通过寿险APP实现95.8%的核保智能审核率,阳光保险智能客服无人办理率达65%。这些数据表明,大型险企更倾向于构建内部AI能力。


图源:企业招股书

为何选择此时上市?三大驱动因素解析

面对头部险企的AI自研趋势,暖哇科技仍坚持独立上市,背后存在三大逻辑:

  1. 中小险企的AI升级需求:当前具备AI自研能力的多为头部企业,市场上仍有大量中小险企需要外部技术赋能。暖哇科技通过服务90余家保险公司(包括前十大险企中的八家),已积累起行业壁垒。
  2. 众安在线的财务诉求:Wind数据显示,众安在线近五年净利润波动剧烈(5.54亿→11.65亿→-13.56亿→40.78亿→6.03亿),2025年上半年现金净流出3.73亿元。若暖哇科技成功IPO,众安在线将获得资金回流机会。
  3. 港股市场窗口期: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118%,IPO募资额超去年全年。同期保险板块估值持续修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年内涨幅分别超24%、34%,为暖哇科技上市提供了有利环境。

机构观点普遍认为,在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报行合一”政策优化负债成本,以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企稳等利好因素下,保险板块向上弹性充足。作为深度绑定保险业的AI科技公司,暖哇科技若能顺利上市,或有望分享行业估值修复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信息或意见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决策前应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