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9月13家理财公司规模下降8700亿,含权产品逆势增长成亮点

时间:2025-10-17 16:09:38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券商中国


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连续多月规模净流入后,9月出现明显回落。据券商中国记者10月15日独家获取的行业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的14家理财公司(含6家国有大行理财、8家股份行理财)中,13家机构9月末余额较8月末减少约8700亿元。

固收类产品规模收缩,含权产品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9月固收类产品中的纯债型理财规模降幅显著,国有行理财公司下降规模占总降幅比例超过六成。受债市波动影响,14家理财公司纯债类产品环比减少约6700亿元,其中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降幅达4400亿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含权益资产的“固收+”、混合型理财等“含权”产品规模逆势增长。12家推出权益增强型固收产品的理财公司9月合计增长约1100亿元,兴银理财、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增幅领先。混合类产品方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单月增长明显,14家公司混合类产品规模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

国有行理财规模降幅占比超七成

从机构类型看,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9月合计规模下降约6540亿元,占13家机构总降幅的75%。其中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单月下降规模均超1000亿元,中银理财降幅也近千亿元。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团队指出,9月存款搬家现象持续,“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调整,叠加基金销售新规影响,市场对银行间市场和理财产品赎回债券基金的担忧加剧。不过该团队认为,基金销售新规预计2026年下半年执行的可能性更大,潜在赎回规模低于预期。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承压

除纯债类产品外,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也出现收缩。14家理财公司现金类产品余额为5.67万亿元,较上月末减少约2800亿元,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这与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再度走低有关,主要配置存款、现金或存单的现金类产品收益率明显缩窄。

行外代销渠道拓展加速

销售渠道结构变化成为影响理财规模的重要因素。截至9月末,14家银行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6.94万亿元,其中4家机构行外代销占比接近或超过50%。交银理财、光大理财行外代销占比分别达78%和68%,较2024年同期提升20个和23个百分点;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和浦银理财占比也分别达58%、49%和45%。

相比之下,部分国有行理财公司因母行渠道覆盖面广,对行外代销的重视程度较低。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不过中银理财占比提升至27%,已接近部分股份行水平。

含权产品发行“放量式”增长

随着权益市场上行,理财公司对含权类产品的发行力度明显加大。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存续权益产品达49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类产品达1056只,去年全年仅为169只。本月还有10只混合类、1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处于募集和待售状态。

调研活动也日趋活跃。9月以来已有23家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总次数达168次,对创业板和科创板个股的关注度超过半数。此外,9月25日奇瑞汽车港股IPO中,中邮理财获配基石投资份额2000万美元,显示理财资金参与一级市场的热情升温。

多资产策略成未来方向

华宝证券指出,理财公司加速布局IPO投资,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监管层面明确赋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的IPO优先配售待遇,香港方面也优化上市制度。市场层面,低利率环境推动理财资金寻求收益增强,“固收+”策略中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上升。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把握股票市场上行周期中的理财产品机遇,核心在于坚守稳健根基前提下优化策略,适当增加权益等风险资产预算。多资产策略将是核心解决方案,机构可逐步纳入商品、量化策略、衍生品工具、跨境资产乃至另类资产,构建收益来源更多元、风险属性更清晰的产品线。

责编:杨喻程
排版:罗晓霞
校对:刘榕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