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组织架构调整尘埃落定。9月17日,万科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公司已完成组织架构深度调整,形成"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事业部"的三级管控新格局。此次调整标志着万科进入战略转型关键期,总部管控力度显著加强的同时,区域公司层级被彻底重构。
图:万科官网组织架构图
调整后的万科形成两级管理架构,总部设立13个专业中心,直接管辖16个地区公司和8个事业部。13个中心涵盖董事会办公室、财务资金中心、投资发展中心等核心职能部门,形成全链条管控体系。
16个地区公司包括:北京公司、津冀公司、山东公司、上海公司、浙江公司等,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8个事业部则聚焦物业、商业、长租公寓等细分领域,其中物流事业部和海外事业部成为战略新增长点。
此次调整最大亮点在于取消原有的"事业集团"层级。变更前,万科采用"集团总部-事业集团-事业单位"三级架构,设有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和物业事业集团两大板块。调整后,区域公司被拆分为更细分的地区公司,例如原北京区域拆分为北京、津冀、山东三公司,华东区域拆分为上海、浙江、苏皖、苏南四公司。
伴随组织架构调整,万科启动今年第二次大规模人事变动。集团层面,原西南区域负责人李嵬调任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开发经营本部首席合伙人张海转任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地区公司层面,北京公司由李刚执掌,广佛公司交由周轶群管理,形成新老搭配的管理团队。
此次人事调整与今年1月27日的核心管理层变动形成联动。当时万科公告辛杰接任董事会主席,郁亮转任执行副总裁,此次架构调整被外界视为深铁集团全面接管后的战略延续。据统计,2024年以来万科已进行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区域公司数量从12个缩减至7个,东北、西北区域降级为总公司。
行业分析指出,万科此次调整顺应了房企去区域化、强化总部管控的趋势。亿翰智库认为,减少管理层级可提升沟通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但专家强调,组织变革需与战略转型同步,万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从依赖"输血"转向"自主造血"。
数据显示,深铁集团已累计向万科提供259.41亿元借款。仅9月16日公告的借款就达20.64亿元,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息。今年以来,深铁集团已进行8次借款操作,单笔金额从8.69亿元至62.49亿元不等。万科透露,截至8月末已偿还243.9亿元公开债务,2027年前无境外债到期压力。
"新架构落地后,万科需尽快重启投资拿地。"地产分析师张宏伟指出,只有在市场基本面良好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或具有深耕优势的二线城市重启投资,通过新项目开发赚取利润,才能形成经营正循环。他预计,快则未来数月,慢则一至两年,万科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将逐步明确转型方向。
据内部人士透露,新架构下城市公司将面临"赛马机制"考验。表现优秀的地区公司获得资源倾斜,业绩不佳者可能被整合。这种动态调整机制将推动万科形成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组织形态,为行业转型提供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