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新凤鸣(603225.SH)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5.42亿元,同比增长4.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69亿元,同比增幅达16.56%,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这一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企业稳健的经营韧性,更凸显其在行业周期底部中的逆势增长能力。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新凤鸣第三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总收入180.51亿元,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4.03%。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持续释放生产经营活力,为全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体化战略筑牢成本优势,毛利率稳步提升
作为国内涤纶长丝领域的头部企业,新凤鸣长期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91%,较去年同期的5.61%提升0.3个百分点。这一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PTA—聚酯—纺丝—加弹”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深化,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单位物耗能耗持续下降,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
市场分析指出,涤纶长丝行业的成本竞争核心在于产业链协同能力。新凤鸣通过自建配套PTA产能,实现原材料自给率超90%,不仅规避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更通过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截至2024年底,公司PTA总产能达770万吨;预计2025年底四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并配套涤纶长丝和短纤生产,形成全球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基地。
产能规模领先,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从产能规模来看,新凤鸣已形成“双轮驱动”格局:涤纶长丝产能达845万吨,市场占有率超15%,位居行业第二;涤纶短纤产能120万吨,稳居国内第一。公司通过横纵一体化战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2025年上半年长丝差别化率大幅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进一步优化。
为巩固高端市场优势,公司正推进差别化聚酯纤维材料项目产能建设,未来投产后将扩大功能性纤维、特种纤维等高端产品规模。开源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反内卷政策落地,涤纶长丝行业产能增速或将放缓,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而新凤鸣凭借成本优势和高端产品布局,有望率先实现盈利修复。
数字化赋能运营,智能制造引领行业升级
在运营与创新能力上,新凤鸣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功申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试点等7个项目,获评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卓越级智能工厂”。通过引入AI质检、智能仓储等系统,生产效率提升超20%,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5%,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树立标杆。
行业周期底部显韧性,未来增长潜力可期
近年来,受化工行业供需错配影响,涤纶长丝价格持续承压,行业处于周期底部特征明显。但新凤鸣通过成本控制、产能优化和高端化转型,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开源证券分析认为,涤纶长丝行业采用更灵活的自律方式,叠加产能格局优化,有望率先走出周期底部,而新凤鸣作为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红利。
展望未来,新凤鸣将继续深化一体化战略,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巩固其在涤纶长丝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四期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产能规模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为长期增长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