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上汽三季报:通用大涨与大众乏力并存,新能源转型路漫漫

时间:2025-11-05 11:15:22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

合资品牌的发力让上汽集团暂时得以回血,但智己和尚界等新能源品牌尚未站稳脚跟,为其转型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2024年业绩低谷的基础上,上汽集团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在2025年三季度实现了业绩的显著反弹,然而,这种转变的可持续性仍存疑。

业绩翻身,但隐忧浮现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单季营业收入达到1694亿元,同比增长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激增644.9%。前三季度,公司营收总额为4689.9亿元,归母净利润81.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1.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19.4亿元。

同时,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提升至8.99%,同比上升0.5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52%;净利率为2.21%,较上年同期提升1.51个百分点。

从财报数据来看,上汽集团在三季度努力降本增效,期间费用共计404.81亿元,同比减少59.6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2.7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0.11%,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64.07%。

利润端的爆发式增长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密切相关。财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上汽归母净利润仅为2.8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这使得今年同期的净利润增幅显得尤为显著。

从累计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上汽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但营收增速8.95%较销量增速低11.55个百分点,“以价换量”的后遗症正在逐渐显现。

尽管销量端出现回暖迹象,但细分来看,各个子品牌表现不一,不同板块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季度上汽旗下各子品牌销量表 制图:满新

合资品牌救场,表现分化

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114.1万辆,同比增长38.7%。细分来看,上汽通用五菱以40.44万辆的销量位居首位,占集团销量的35.45%,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7万辆,多出13万辆,增长49.77%。

通用五菱的高基数增长直接拉升了上汽集团的销量总盘。

虽然总量不及通用五菱,但上汽通用的增速在集团内部一马当先。其三季度累计销量13.56万辆,占比11.89%,同比增长156.35%,成为集团内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牌。刚刚过去的9月,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至境L7作为本土研发主导的车型,以16.99万元的起售价在市场掀起了一股热度,上市10天内,大定订单突破1.2万辆。



上汽大众门店 孙婉秋/摄

报告期内,上汽乘用车增速也较为可观,三季度实现销量22.83万辆,同比增长55.86%。

然而,强劲起势者有,持续低迷者亦存在。

作为国内老牌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今年三季度仅同比增长0.10%,增长乏力,基本与去年持平。尽管凌渡L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00辆,大众Pro家族2026款通过引入端到端高快NOA功能实现智能化升级,但未能形成有效增长极。

自主品牌困局,规模瓶颈待破

相较合资品牌的分化,上汽的自主品牌则依然困在规模瓶颈中。

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三季度销量2.35万辆,月均不足8000辆,占比仅为2.06%。今年1至9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为4.26万辆,与其他头部中高端自主品牌相比,市场声量有限。

作为上汽集团“一号工程”及唯一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2025年明确了“销量规模突破+盈利能力攻坚”的双重业绩目标。为此,今年其将国内外销量目标定为10万辆,然而前三季度智己完成率不到一半,全年目标基本无望。

不仅如此,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今年4月时曾表态,2025年12月全成本口径实现当月盈利,这一目标的核心逻辑是“以销量带规模、以规模降成本”。而今随着销量持续低迷,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智己已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智己LS7 孙婉秋/摄

并非所有品牌都呈现增长态势。

三季度,上汽正大有限公司销量0.51万辆,同比下降17.7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印尼有限公司销量0.49万辆,同比下降18.21%;含申沃客车等其他车型三季度销量0.57万辆,同比下降了17.84%。

加速智能化布局,合作能否破局?

为了补足智能化的短板,上汽集团正在加速扩大朋友圈,其先后与OPPO和华为展开合作。

除了加强与OPPO在智能车机上的合作,上汽集团还投奔了华为。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品牌于9月23日推出首款车型H5,最终预售起售价15.98万元,较此前预告价下调1万元。依托“上汽制造 + 华为智能”的双重光环,尚界H5预售阶段掀起订单热潮:开启预售18小时内小订突破5万份,最终累计小订量定格在16万台,1小时内小订峰值达2.5万台,一度被业内视为“15万—20万级市场搅局者”。

然而,高订单并未转化为有效销量。

9月上市不足10天实现销量1901辆,10月完整销售月销量约9000辆,两者合计刚过1万台,未达到“月销2万台”的官方目标。

虽然合资品牌的发力让上汽集团暂时得以回血,但智己和尚界等新能源品牌尚未真正立足,为其转型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