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金融活水持续滋养。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核心载体,银行理财与保险资管正以创新实践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证券时报社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推出「银保资管业探路科技金融」系列专栏,本篇为第七篇,聚焦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如何通过模式优化赋能科技创新。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保险资管机构正搭建长期资金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在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表示,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已成为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保险资金:科技金融的耐心资本
杨平介绍,保险资管机构作为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者与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依托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与专业能力,构建了支持科技创新的特色服务体系。华泰资产通过「投资+投行」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
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规模持续增长,科技领域投资潜力巨大。目前,保险资金主要通过股权投资、创业基金等方式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领域。监管政策亦持续放开,例如鼓励通过S基金、投贷联动模式支持科技企业,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挑战:资本约束、退出难题与专业短板
尽管潜力巨大,保险资金参与科技创新仍面临多重挑战。杨平分析,首要矛盾在于资本约束与风险容忍度的失衡。尽管科技保险风险因子已下调,但未上市股权风险因子仍高达0.41,而2024年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部分中小险资因资本紧张难以加码科技投资。
其次,退出渠道不畅成为制约因素。国内一级股权投资以IPO退出为主,但A股IPO周期拉长导致险资退出困难;并购市场发展不成熟,缺乏专业化并购基金支持,进一步加剧了退出难题。
此外,专业能力短板亟待弥补。复合型人才缺口、科技创新领域估值体系缺失、标准化估值模型匮乏,导致交易双方定价分歧显著。
系统性布局:构建科技创新投资生态
「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需构建适配的投资生态体系。」杨平强调,这包括长期耐心的投资理念、专业深入的产业研究、科学有效的风控手段以及灵活多元的退出机制。华泰资产近年来在投资模式优化方面展开系列探索:
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平台华泰宝利,华泰资产已系统性布局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智能汽车等领域,投资了一批科创属性强、行业地位明确的头部企业,部分标的已完成上市并实现可观收益。
投行业务:夯实资产获取与产品创设能力
杨平指出,投行业务是保险资管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板块。华泰资产通过债权计划与股权投资双线发力:
未来展望:生态化与专业化双轮驱动
杨平表示,华泰资产将朝着生态化与专业化方向深化科技创新支持。一方面,融入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加强与各类主体协同合作,优化投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深耕投行赛道,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股、债、证券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服务能力。
本文原载于11月5日出版的《证券时报》,原标题为《华泰资产杨平:「投资+投行」双轮驱动 模式优化助力科技创新》
责编:王璐璐
校对:冉燕青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