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债券基金市场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深刻变革。作为公募基金三分之一体量的核心业务,债券投资领域在市场波动与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分化。这场变革不仅牵动着万亿级资金流向,更重塑着行业的竞争格局。
市场与政策双重冲击:10万亿债基规模缩水近1700亿
今年三季度,债券基金市场遭遇多重冲击。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发酵,A股市场连续突破3500-3800点整数关口,导致债券市场规模萎缩。数据显示,总规模达10万亿元的债券基金单季度缩水近1700亿元,增长态势明显趋缓。其中,纯债基金规模大幅缩水7700亿元,而混合债基规模逆势增长约500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政策环境调整的影响更为深远。三季度以来,纯债基金先后遭遇股市波动传导、基金赎回费调整等冲击。9月发布的基金费率改革征求意见稿,将债券基金纳入赎回费率限制标准适用范围,拟对中短期赎回资金分别征收不低于1.5%、1.0%、0.5%的惩罚性费率。这一规定直接引发市场对债基赎回的担忧,成为债市调整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行业洗牌加速:头部机构逆势突围
变革浪潮下,公募机构呈现明显分化。景顺长城基金成为最大赢家,三季度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400亿元,其中混合债基规模激增700亿元,推动公司非货管理规模跻身行业前十。富国基金、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等机构同样在混合债基领域表现亮眼,规模增长位居行业前列。
中小公募则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突破。中邮创业基金聚焦混合债基业务,旗下3只产品年内规模合计增长近150亿元。总经理张志名表示:“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但中小机构仍可通过聚焦核心优势实现突围。”海富通基金则凭借债券ETF布局的先发优势,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债基规模逆势增长。
新规落地:重塑行业生态
2025年8月以来,债市已先后经历多轮政策调整:财政部恢复征收债券利息所得增值税;证监会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监管部门发布业绩比较基准相关文件。这些新规从成本、客户结构与投资运作规范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公募债券业务。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指出,税收调整虽使公募债基利息收入税负略有增加,但3%的增值税率仍低于银行自营的6%,具备税收优势。基金销售费率新规将抑制短期交易需求,但长期有利于提升规模稳定性。业绩基准新规则将约束债基风格漂移,推动投资策略更透明。
战略机遇期:三大方向凸显潜力
面对变革,公募机构正积极探索新机遇。吴粤宁认为,新规下债券业务的机遇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债券ETF等豁免赎回费品种成为机构流动性管理优质替代;二是公募债基3%的增值税率叠加专业能力,精准契合银行、保险等机构委外需求;三是业绩基准与费率新规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专业能力比拼。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三季度共有超7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规模出现下滑,主要源于债券基金规模萎缩。但景顺长城、富国等头部机构通过战略布局实现逆势增长,而15家公募机构债基规模缩水超100亿元,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居民资产配置:债基仍是“稳定器”
在居民资产配置体系中,债券基金产品未来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华泰证券分析师林晓明认为,混合债基等固收+产品有望向资产多元化、风控精细化方向演进。传统纯债基金与中短债基金将继续承担资产配置安全垫功能,满足居民对流动性与稳健收益的基础诉求;混合债基则凭借债券属性控制波动、权益属性增厚收益的特点,成为连接低风险债券产品与高风险权益产品的重要纽带。
吴粤宁强调,在低利率与理财净值化趋势下,居民对“风险可控、收益稳健”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存在。规范化的业绩基准与费率机制将提升产品透明度与投资者信任度,助力债券基金成为居民长期资产配置的“稳定器”,推动财富管理向长期保值增值转型。
责编:战术恒
排版:刘珺宇
校对:杨舒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