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项重磅计划:除“高收入人群”外,所有美国人将获得“每人至少2000美元的关税红利”,并宣称这笔资金将直接来源于关税收入。这一提议迅速引发广泛争议,经济学家与政策分析机构纷纷警告,此举可能重蹈疫情期间刺激政策的覆辙,成为新一轮通胀的“定时炸弹”。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跨党派研究机构负责任联邦预算委员会(CRFB)发布分析报告指出,特朗普提议的“关税红利”规模远超关税潜在收入,可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该机构估算,若参照疫情期间的补贴模式发放,总成本将高达6000亿美元,而截至今年9月的本财年,美国关税净收入仅为1950亿美元,2025年预计收入约3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发放金额可能达到预期关税收入的两倍。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为计划辩护称:“反对关税的人都是傻瓜!我们现在是全世界最富裕、最受尊敬的国家,通胀几乎为零,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他声称,美国正通过关税“收取数万亿美元”,并承诺将用这笔钱偿还国债并发放红利。然而,他未提供具体发放细节,也未明确“高收入人群”的界定标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采访中试图缓和争议,表示“2000美元红利可能通过减税措施实现”,例如小费免税、加班费免税或汽车贷款抵税等,而非直接发放现金。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则强调,该方案需国会批准,而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特朗普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征收关税的合法性——若关税被裁定无效,政府需七年才能筹集足够资金。
经济学家普遍担忧,“关税红利”可能重演疫情期间的通胀危机。根据Kobeissi Letter的分析,若参照2021年3月的刺激性支票模式,此次补贴将覆盖约85%的美国成年人(约2.2亿人),单身人士年收入不超过7.5万美元、家庭收入不超过11.25万美元者可获全款。此类大规模现金发放虽能短期提振消费,但历史数据显示,2021—2022年联邦政府超额补贴直接助推了美国40年未见的通胀高峰,至今物价涨幅仍未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东北大学经济学教授鲍勃·特里斯蒂指出,当前并无实施财政刺激的合理理由:“如果经济走弱,美联储有足够降息空间,而非依赖直接发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更直言不讳:“这是个糟糕透顶的主意。我们一边让联邦债务窟窿越陷越深,一边挪用财政收入派发现金,这种做法极度不负责任。”
除通胀风险外,特朗普计划的债务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截至目前,美国国债已逼近40万亿美元,而CRFB警告称,若法院不阻止关税计划,到2025年1月,政府征收的关税金额可能仅占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东北大学教授威廉·狄更斯悲观预测:“即使法院不干预,他们也只能筹到三分之一的钱,剩余缺口将进一步推高债务。”
从资金缺口到通胀压力,再到债务风险,特朗普的“关税红利”计划正面临多方质疑。在美联储尚未明确降息路径、经济前景仍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一政策能否落地,又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仍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