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粤港澳联合首办全运会,广东经济增量或达50亿

时间:2025-11-12 05:04:38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正在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堪称今年体育界的压轴盛事,也是一场创新性的大型赛事。

从规模来看,十五运会堪称史无前例:全国3.6万名运动员、4.5万名赛会志愿者、4000名记者参与其中,运动员规模甚至超过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事项目则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创下承办城市数量之最。


运动员们骑过港珠澳大桥 图源:十五运会官网

十五运会的庞大规模与广泛分布,使其在撬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其创新性在于,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全运会,也是全运会首次走进香港、澳门。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指出,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这是本届全运会区别于历届的最大特点,也是历史赋予粤港澳三地的特殊使命。

粤港澳三地联手举办体育盛会,不仅将提升三地软硬件联通效率,更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

十五运会经济学:赛事撬动消费热潮

“赛事经济”正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2025年以来,从冬运会、“村BA”到苏超、川超,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撬动单日数亿元消费的案例屡见不鲜。

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成为大湾区撬动消费热度与经济活力的重要契机。以广东为例,通过构建“体育+文旅+商业+科技”思维模型,计划将赛事流量转化为50亿元经济增量。

具体实践中,深圳宝安区近150家餐饮、酒店、景区参与“十五运票根享优惠”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广州打造50条“跟着赛事去旅游”特色路线,借赛事撬动当地特色景点线上线下热度;佛山推出专项文旅福利,主要景点面向符合条件游客减免门票;周边文创方面,吉祥物“乐融融”和“喜洋洋”等已多渠道销售。


十五运文创 曾思怡/摄

大型体育赛事的意义不仅在于直接引流促消费,更在于以办会促城建、以城建促发展。一般认为,城市利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契机,可在短期内实现基础设施更新、功能完善和形象提升,并在赛后持续转化为全民健身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

具体至十五运会,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90%以上是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的,厉行节约、严格预算,不搞重复建设。改造后的场馆呈现节能化、全域无障碍化特点,赛后更好服务周边居民常态化健身。若计入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等项目,十五运会筹备期间有100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同步开展。

与此同时,一系列交通大基建陆续推进。以广州为例,今年以来已开通6条城际、白云机场T3航站楼,海珠湾隧道、机场第二高速公路等开通在即,不仅为十五运会提供运力保障,长期来看还有益于广州内外部联通效率,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湾区融合加速器:十五运会推动区域协同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这是一个全新的举办模式。

新模式背后,十五运会不仅承载着传统体育赛事的期待,更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展现“一国两制”实践成果的重要平台。这也是十五运会吉祥物、会徽、火炬、奖牌等的设计理念来源。

何文义指出,“利用十五运会办赛契机,粤港澳可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强化三地资源互补,依托国际化的赛事组织水平和服务水平,未来有机会联合申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

粤港澳三地联手举办体育盛会,不仅有益于各展所长、合力推进大湾区赛事承办能力,提高大湾区作为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举办地的地位,更将以十五运会为契机,促进三地软硬件联通效率,进而赋能区域经济。


广州 图源:图虫创意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旨在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激发生产要素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以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也与长三角、京津冀共同组成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

近年来,大湾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从数据看,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今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不过,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仍存在堵点。基于此,继续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科技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等,将成为大湾区释放更多增长潜力的关键,也是大湾区国际地位提升的关键。

回到十五运会期间,大湾区为赛事同步更新“制度接口”,粤港澳三地软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

举个例子,十五运会首创“口岸即赛道”模式,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实现“无感通关”,运动员以时速40公里通过口岸,全程仅需7秒。

在这背后,粤港澳三地在赛事规划、数据共享、口岸通关、赛事服务等方面协同联动。十五运会组委会创新建立“1+4”联络机制,国家层面设立组委会港澳工作协调部,承担顶层统筹、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关键职能;粤港澳层面建立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联合工作组4个常态化机制,形成分层对接、全域覆盖的沟通网络。

一系列破解跨境协作难题的创新举措不仅服务于十五运会赛事,也为三地深化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