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平台,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自2021年11月15日开市以来,已逐步成长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11月15日四周年之际,北交所已汇聚282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累计融资规模突破60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约2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4日收盘,北证市场年内累计成交额达58,948.91亿元,日均成交额约280.71亿元,较2024年全年日均成交额增长逾128%。这一数据表明,北交所的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参与度正持续攀升。自独立启用920证券代码号段后,北交所与上交所(600/688)、深交所(000/300)形成“6-0-9”三位数首码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市场地位。
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将围绕功能完善、基础稳固、服务友好、生态开放四大维度,推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十五五”时期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81家扩展至282家,总市值已突破9000亿元,向“万亿俱乐部”稳步迈进。从行业分布看,机械设备(62家,占比22.0%)、电力设备(33家,占比11.7%)、基础化工(30家,占比10.6%)位列前三,汽车、计算机、医药生物等行业紧随其后,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地域分布方面,江苏(54家,占比19.1%)、浙江(33家,占比11.7%)、广东(31家,占比11.0%)三省企业合计占比超四成,北京、山东等地紧随其后,凸显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季报数据显示,279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收约1450亿元,归母净利润约92亿元,平均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5.99%),平均净利润3298.57万元。其中,贝特瑞以123.84亿元营收和7.68亿元净利润领跑市场,一诺威、同力股份等企业紧随其后。卓兆点胶、数字人等5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00%,舜宇精工、格利尔等23家公司净利润增幅逾10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北交所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沃土。数据显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5家(占比23.0%),省级19家,市级8家。前三季度,22家公司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贝特瑞、同力股份等7家企业投入逾1亿元。158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其中同辉信息、朗鸿科技等32家增幅超30%,为长期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年内北交所市场表现活跃,已诞生32只翻倍股,锦波生物、并行科技、万达轴承3家公司股价突破百元,贝特瑞、锦波生物等7家企业总市值超百亿。其中,锦波生物以327.45%的涨幅领跑市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四年来,北交所通过制度创新与市场培育,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加油站”,也为普通投资者打开了投资“新窗口”。随着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北交所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