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核桃 萧田
大模型竞逐进入第三年,AI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独特格局。‘火焰’象征着AI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行业共识从‘烧钱竞赛’转向‘价值创造’;而‘海水’则映射着科技巨头从闭源转向开源,AI创业公司估值回归理性,市场开始追问:AI究竟创造了多少可感知的实际价值?
当AI技术从概念炒作转向场景落地,当行业认知从短期高估转向长期验证,身处技术浪潮中的企业该如何应对?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IFA)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窗口。
IFA展上的AI变革图景
在IFA展会上,头部企业纷纷以AI为支点重构产品生态:影石Insta360将全景技术与AI深度融合推出创新产品;石头科技从室内清洁延伸至户外场景,发布首款全地形智能割草机。而TCL电子则通过‘认知大模型+生成式AI服务平台+主动服务智能体’三大技术栈,构建了从底层模型到场景落地的完整体系。
在AI+产品矩阵中,TCL电子第四代液晶电视、新一代新风空调、AI超级筒洗烘一体机、智能眼镜及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集体亮相,致力于打造‘更懂你,更有温度’的智慧生活体验。这种技术驱动的增长模式已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TCL电子实现收入547.8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10.6亿港元(同比增幅62.0%)。
AI重构‘老树’,长出新芽
从蒸汽机到AI的技术演进史表明,真正推动行业变革的不仅是技术本身,更是基建、生态与应用的协同突破。正如瓦特改良蒸汽机催生工业革命,当前AI的价值创造同样需要技术落地。
头部科技企业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规律:谷歌重构搜索业务,Meta升级广告全链路,均体现了‘向AI要价值’的共识。作为最早布局AI的消费科技品牌,TCL电子自2013年发布首款AI语音电视起,就持续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深耕,2019年更确立‘AI×IoT’战略,推动全场景智能化。
大模型时代,TCL电子完成全栈布局:采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并行策略,重构‘小T语音助手’使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显示领域,TCL电视搭载TSR AI画质芯片,实现四大画质维度精调,LCD电视画质跃居全球第一(Rtings评测)。
创新不止于画质,TCL电子通过AI生成式技术推出‘艺术电视’新品类,试水‘少儿陪伴教育’服务,让电视从娱乐终端升级为智慧伙伴。在中小显示产品领域,新增AI写作、智能会议纪要等功能,2025年第一季度数字标牌出货量登顶国内市场。
这种技术渗透带来显著成效:2025年上半年,TCL电子核心显示业务收入达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大尺寸、中小尺寸、智慧商显业务分别增长9.4%、21.3%、9.4%。在全球电视市场微增0.1%的背景下,TCL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7.6%,稳居全球第二。
‘沿途下蛋’,AI拓宽边界
在重构现有业务的同时,TCL电子通过‘沿途下蛋’战略开拓新赛道。智能眼镜作为AI技术的重要载体,融合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等技术,实现拍照、翻译、大模型交互等功能。TCL电子依托光学、显示技术积累,2021年孵化雷鸟创新,迅速突破‘轻薄与高清’的行业痛点。
雷鸟创新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稳居AI/AR眼镜榜首,2025年第二季度以39%的全球市场份额登顶。据Wellsenn预测,2030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8000万部,2035年AI+AR眼镜销量或达14亿台,与智能手机规模相当。
在具身智能领域,TCL电子推出全球首款分体式智能家居陪伴机器人TCL AiMe。这款内置上百种表情动作的机器人,不仅能实现多模态交互,还能提供聊天、讲故事、自动抓拍等陪伴功能。随着独居人群和老龄化群体增多,陪伴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贝哲斯咨询预测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043亿元。
TCL在多模态交互、显示光学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TCL AiMe提供了坚实基础,全球化的渠道布局则为其市场拓展筑牢根基。
运营AI化,重构经营力
AI时代的企业进化,不仅是业务增长,更是组织根基的重构。TCL电子以‘让AI成为内部提效核心引擎’为目标,将AI全面应用于采购、营销、运营等环节。在营销领域,AI实现从需求洞察到精准投放的全流程覆盖,显著提升经营效率。
2025年上半年,TCL电子费用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11.5%,经营效率提升成为利润增长的关键支撑。这种变革体现了TCL电子的长期主义:通过AI全方位重塑组织形态、优化业务流程、升级决策逻辑,将AI深度融入企业运转的每个环节。
在AI浪潮中,TCL电子以‘明牌’姿态持续深挖技术价值,不仅为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典型路径,更在书写AI时代的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