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厂长,作者:刘厂长,题图来自:AI生成
近日,西贝莜面村推出的'7岁毛毛与西贝生死情'营销引发广泛讨论。当'顾客愿与企业同生死'的剧情出现在餐饮品牌宣传中时,公众的第一反应竟是质疑其抄袭霸总短剧套路。这场营销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心理学界定义的'权力导致的脑损伤'现象。
美国心理学会设计的经典实验颇具启示:当要求受试者在额头书写数字'7'时,63%的普通人会写成镜像方向(便于他人阅读),而自认为拥有权力者的镜像书写率不足20%。《大西洋月刊》2017年的追踪研究更发现,权力感会使人产生'视觉焦点狭窄化'效应——他们更关注自我表达,而非他人视角。
这种认知偏差在商业领域尤为显著。某连锁餐饮CEO曾公开表示'消费者应该为品牌情怀买单',其言论逻辑与西贝此次营销如出一辙,都暴露出权力持有者特有的共情缺失。
对比分析餐饮行业营销案例可见显著差异:百果园曾通过'支持果农产业升级'的逻辑解释高价策略,虽然带有教育消费者意味,但至少保持了供需双方的平等对话;而西贝此次将消费行为升华为'生死与共',实则是单方面构建的权力叙事——'我很重要,你必须追随'。
这种认知错位在直播电商领域早有先例。2021年李佳琦脱口而出的'工资没涨要反思自己',与其2018年首播时'37个观众也要认真讲解'的谦卑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完美演绎了权力增长如何改变认知框架。
某影视剧组的即兴实验颇具隐喻价值:当临时演员真正坐上龙椅时,87%的人会在5分钟内自然流露出'天选之子'的姿态。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权力刺激会使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32%,导致理性判断能力受损。
这种生理变化直接导致决策异常。某科技公司CEO曾坚持在亏损项目中追加投资,其理由竟是'投资人应该看到我的战略眼光'。后续调研显示,该决策者办公室悬挂的'帝王画像'与持续亏损呈显著正相关。
破解权力幻觉需要建立双重矫正机制:
这些案例印证了组织行为学的发现:当权力持有者持续接触初始状态记忆点时,其决策质量可提升4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厂长,作者:刘厂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