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一条发布在龙空论坛(龙的天空)的帖子引发网文圈震动。该帖披露番茄小说平台新增AI内容申报功能,要求作者明确标注作品是否使用AI生成。这一政策调整迅速成为论坛热议焦点,折射出AI技术对网文行业的深度渗透与规则重构。
根据2025年3月出台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网络平台需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番茄小说作为国内月活超2.4亿的头部平台(QuestMobile 2025年6月数据),成为首批执行该政策的网文平台。在此之前,纵横中文网、七猫已先行要求作者标注AI使用情况。
龙空论坛的讨论显示,作者群体对AI政策存在多重焦虑:部分写手担忧标注AI内容会导致作品被限流;有人质疑百万字小说中AI生成比例的界定标准;更有作者坦言依赖AI续写完成全勤奖任务。这些声音揭示出平台规则与创作者生存之间的微妙张力。
生成式AI的文学应用已形成跨国实践:日本作家九段理江凭借含5%AI生成内容的《东京都同情塔》获第170届芥川奖,引发纯文学领域对AI的深度讨论;加拿大作家斯蒂芬·马尔什的《作者之死》95%文本由AI生成,被《纽约时报》称为首部可读的AI小说;国内作家姬中宪与DeepSeek共创的《团雾与横风》斩获《十月》杂志征文大奖。
版权争议随之而来。2023年9月,包括《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在内的17位美国作家集体起诉OpenAI,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作品训练大模型。国内虽未出现类似诉讼,但莫言、刘慈欣等作家对AI写作的公开表态,持续推动着行业伦理讨论。
作为AI应用先锋,番茄小说2024年5月上线改写、扩写、续写等全链条AI功能,领先于阅文集团(2023年7月推出作家助手妙笔版)和七猫(同年7月接入文心一言)。但激进策略带来双重后果:2024年7月,平台因强制签署AI训练协议遭作者集体抗议,最终被迫允许解约;2025年3月,DeepSeek大模型上线后,番茄首秀书目单日激增至3549本,引发AI文泛滥质疑。
平台治理随之升级:2025年4月公告打击低质AI内容,5月提高签约门槛,但龙空论坛仍充斥着AI写作实验帖。有作者通过"喂章纲+人工修改"模式,实现首秀14天10万完读率23%的佳绩,另有老用户吐槽"10个开头9个AI",揭示出AI工具的普及程度。
面对AI写作的质量争议,番茄小说加速布局IP开发:2023年11月启动"和光计划",与爱奇艺共建影视厂牌;2024年12月推出年度巅峰榜,《十日终焉》《斩神》等IP进入影视化进程;截至2025年6月,平台已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每日吸引超600万读者阅读传统出版物。
内容生态呈现多元化格局:首页推荐位从爽文独大,演变为文学名著、短剧、网文同台竞技。东野圭吾作品与霸总短剧争夺流量,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并列AI生成文,这种混搭模式既丰富内容供给,也稀释着网文原生流量。
晋江文学城的谨慎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黄艳明明确限定AI仅可用于文字校对、创意辅助等场景。这种分化路径折射出行业对AI工具的认知差异——番茄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扩大创作边界,而传统平台更注重维护内容纯粹性。
字节跳动的泛文娱战略在此遭遇关键考验。若无法解决AI写作的质量控制与IP价值挖掘难题,番茄小说2.4亿月活用户的流量优势可能被内容同质化消耗。这场由AI引发的网文革命,正在重构创作伦理、版权规则与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当全球目光聚焦番茄小说,这家网文巨头正在书写AI时代的内容平台生存范本。其每一步政策调整与技术迭代,都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