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会晤。这场会晤仅持续1小时40分钟,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经济学人》此前便发表文章称,这是今年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政治会晤,其影响力或将持续十年之久。

韩国釜山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美元首会晤前,中国国内刚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测算,未来十年中国需保持4.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4.7%,进口占6.3%。此外,美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具有全球优势,中国需与其保持交流合作。实现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需要“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受中美关系影响。

美方对此次会晤表现出高度热情。特朗普曾评价会晤“打12分(满分10分)”,认为解决了美国的“稀土之渴”,并在其他议题上与中国达成共识。美国政治受选举周期影响,难以形成长期战略目标,但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对美国同样重要。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5.2%,对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4%。中国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为美国提供了广阔市场。美国是中国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场,集成电路、煤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医疗器械、石油气、汽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2024年,美国51.7%的大豆和29.7%的棉花出口至中国。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指出,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失败”,因为禁运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此外,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中美贸易互补性强,互惠互利是本质。
中国领导人在会晤中强调,“中国的发展振兴与‘让美国再次伟大’并行不悖,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这一观点或能点醒美国各界。

中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自2018年以来,无论是贸易战还是“小院高墙”策略,事实证明“脱钩”对双方均不可承受。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中美冲突对双方和世界都是灾难性的。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也承认,“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中美GDP之和占全球43%,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中国领导人在会晤中提出,要落实解决经贸问题的共识,“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一颗‘定心丸’。”此外,非法移民、电信诈骗、反洗钱、人工智能、传染病防控等全球性挑战也需要中美合作。中国领导人呼吁,中美要“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展现大国担当。

据消息,特朗普计划于2026年4月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也将回访美国。此次元首会晤将中美关系重新拉回正轨。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其稳定性不仅是两国之福,更是全世界之福。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