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园 朱慧「国盛证券,熊园系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21期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并于10月28日公布了《建议》全文及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诸多新目标、新提法和新对策,涵盖发展环境研判、经济基调延续、国防实力提升、科技创新突破、内需扩大深化等多个维度,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发展环境研判: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
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阶段。《建议》进一步分析,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复杂激烈,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对此,会议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应对重大考验。《建议》强调“变局蕴含机遇,挑战激发斗志”,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方向指引。
二、经济基调延续:稳中求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会议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统筹发展与安全,为政策落地提供原则框架。
三、新目标与远景:国防实力跃升,建设航天强国
针对“十五五”主要目标,《建议》在延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基础上,新增“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目标,并首次提出“航天强国”建设,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共同构成强国建设体系。针对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继续强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指出需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潜在目标,要求“十五五”期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
四、12项主要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扩内需位列前三
会议部署了12项主要任务,涉及产业、科技、扩内需、改革、民生、生态、对外开放、区域、文化、农业农村、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顺序调整体现优先级变化。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新质生产力)、扩内需”位居前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外开放”顺序前移,凸显政策重点。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强科技主线不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科技创新仍是核心主线。会议要求“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出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建议》明确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六大未来产业,并新提“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二)扩内需:重点把握“投资于人”,提高居民消费率
会议提出扩内需需重点把握“投资于人”新要求,首次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要求“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精准把握居民消费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趋势,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领域投入,以优质服务供给带动消费扩大。
(三)促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激发市场活力
会议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议》明确“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进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扩大开放:首提“准入又准营”,重视制度建设
在12项任务中,扩大开放置于更重要位置,首提“准入又准营”。包括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落实“准入又准营”等,体现开放政策升级。
(五)民生保障:短期解决急难愁盼,中长期推进共同富裕
会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短期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长期稳步推进共同富裕。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提出10条举措解决民生问题,“十五五”期间将抓好落实。除就业、收入、生育、社保、教育外,房地产市场仍被纳入民生部署,《建议》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针对“一老一小”,强调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发展银发经济,包括“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作用;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年龄限制政策,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五、多部门多地响应: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确保良好开局
国务院党组表示将重点抓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提出分领域目标,谋划重大政策、改革、项目,并抓好年内工作,谋划明年政策,确保“十五五”良好开局。人民银行、证监会提及资本市场建设,如人民银行表示“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证监会表示“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竞争力”;科技部、工信部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新质生产力部署工作。
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多地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强调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五五”规划。例如,浙江省强调“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北京市表示“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广东省表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地在部署年内经济工作时表示,坚决完成全年目标,如内蒙古自治区表示“大抓招商、项目、投资”。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未来五年,各方将积极有为、奋发进取,宏观政策偏积极、偏扩张,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许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