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西方高科技为何不卖给中国?荷兰破防:70万的平衡车,他们卖600

时间:2025-11-07 18:11:55 来源:数字财经智库 作者:数字财经智库

长期以来,欧美高科技领域存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只要是中国还没掌握的技术,价格随便开。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就是典型,一台要价1.5亿欧元,交货还要苦等数年。

然而,中国人最擅长的正是打破垄断。从日本东丽的碳纤维到德国的盾构机,我国实现自研后,价格均大幅回落,甚至反向出口。这种能力,恰恰是西方最深层的恐惧——他们不是怕落后,是怕高端技术从神坛跌落,走进寻常人家。

而要理解这种恐惧的根源,最好的例子,或许正是那台从“70万”到“600元”的平衡车。



01、天价玩具,跌落神坛

上世纪90年代,平衡车原型诞生于荷兰,但因成本高昂,定价一度达8.5万美元(约合70万元人民币),成为仅供少数人赏玩的“科技奢侈品”。

基于类似的自平衡技术理念,2001年,美国Segway公司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价格虽降至5000美元,却依然昂贵。其手握400多项专利,构筑起严密的技术护城河,企图维持“高端、小众、高利润”的商业模式。然而,过高的价格与有限的应用场景使其难以普及,年销量长期徘徊在低位。

转机出现在中国玩家的入场。

2014年,美方对中企Ninebot(九号公司)发起诉讼,指控其侵、犯Segway专利,试图阻止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西方的态度很明确:不卖给你,也不让你自己做。



但中国工程师并未退缩,反而通过拆解学习,快速掌握了核心算法与传感器技术,并发现原设计存在大量为专利保护而设的冗余。团队随即着手优化结构,采用国产供应链,成功将成本压缩至百元级别。

2015年,Ninebot以8000万美元完成对Segway的收购,彻底扫清专利障碍,一举夺得行业话语权。在整合供应链、采用航空镁合金车架、优化安全技术之后,Ninebot推出的平衡车性能进一步提升,时速可达25公里,而价格却大幅下降——成人、版不到两千元,儿童版仅六百元左右。

此后,局面彻底改写。曾经标价数千美元的平衡车,在中国制造下沦为几百元的大众消费品。原品牌Segway则在销量长期低迷后,于2020年宣布停产,十余年全球累计销量仅14万台。



02、生物科技,普惠大众

当西方巨头还在为失去平衡车市场而叹息时,同样的剧本,正在一个关乎人类生命质量的生物科技领域,加速重演。



虽有多项研究证实其在细、胞焕、活领域的潜力,却因天价只能局限于极小范围的临床研究与顶级富豪圈层。西方生物巨头们筑起森严的专利壁垒,态度一如往常:技术不转让,核心原料不出口。







从平衡车到生物制剂,西方赖以生存的“高壁垒-高利润”模式,正在中国“规模化-普惠化”的逻辑下,一个接一个地失去阵地。这场颠覆,不是靠一两场胜利,而是靠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03、中国科技的下一站:光刻机

如今,这场硬仗已经打到了科技金字塔的顶端——光刻机。ASML一边声称“中方落后15年”,一边却加速对华出货,就怕哪天我国真搞出来,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今年9月,美方一纸禁、令,叫停ASML对华交付高端光刻机的计划。但封锁从未阻挡我国技术的脚步,中芯国际与HUAWEI等企业依托多重曝光等工艺创新,硬是在7纳米制程实现突破,麒麟9000S芯片的量产,成为对封锁最有力的回应。



有荷兰媒体评论道:“我们输掉的不只是价格和市场,更是理念。”西方不愿卖,是怕中国学会;中国能自己做,是因为不怕难,硬是把“奢侈品”打成“日用品”。

未来的科技竞争,不靠封锁,而看谁真正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曾经的“卡脖子”清单,正逐一被转化为中国科技自立路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