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国民企“接班潮”来袭:300万家企业如何跨越传承与转型挑战?

时间:2025-11-18 08:19:03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庞无忌

未来十年,中国将迎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浪潮。据统计,超过300万家民营企业将面临权力交接考验,涉及资产规模达数十万亿元。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强调,这场“接班潮”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将成为中国民营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创二代”引领新阶段:从家族传承到全球布局

中国民营企业正经历首次大规模、集中性的代际传承,众多家族企业已进入核心权力交接的关键窗口期。邹俊指出,毕马威中国观察到,一批代表性企业已完成或启动二代接班程序,标志着民营经济从“创一代”主导迈向“创二代”引领的新阶段。

为平衡家族控制力与管理专业化,多数企业采用“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创始人退居幕后提供战略指导,职业经理人团队深度参与日常运营。部分企业通过事业部制改革与股权激励,将职业经理人纳入利益共同体,实现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与父辈相比,新一代接班人普遍具备海外教育背景与国际化视野,部分拥有国际集团工作经验。他们不再满足于守成,而是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品牌年轻化与全球布局。例如,某家电巨头二代接班后,通过引入AI技术重构生产线,三年内将海外市场占比提升至40%;某医药企业接班人则主导收购海外生物科技公司,推动企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已升至50%左右,海外并购聚焦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先进制造与医疗科技领域。邹俊分析称,二代接班人正将父辈的制造优势转化为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话语权,例如某新能源企业通过收购欧洲电池技术公司,成功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前三强。



传承挑战:制度、文化与权责的三重考验

代际传承并非坦途。全球家族企业研究显示,仅30%能延续至第二代,传至第三代者不足12%。邹俊透露,毕马威中国观察到部分二代企业家遭遇改革阻力、创业失败等案例,暴露出制度化治理、文化融合与权责界定三大核心挑战。

为破解难题,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构建股权金字塔与公益慈善平台,实现投资管理、企业传承与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整合。例如,某纺织巨头成立家族信托,将企业股权与日常运营分离,既保障家族控制权,又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某互联网企业则制定《家族宪章》,明确三代成员的股权分配与退出机制,避免内部争斗。

邹俊强调,国际经验提供重要启示:欧洲家族企业通过双层股权结构保护控制权,同时聘请独立董事提升治理透明度;美国企业则以制度化标准维系品牌传承,例如某奢侈品集团将制作工艺拆解为2000项可量化指标,确保后代能复制核心竞争壁垒。

中国家族企业正从“人治”转向“法治”,构建包含家族宪章、董事会独立性、动态股权激励与家族办公室的治理框架。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AB股”设计,使创始人家族以10%股权掌握51%投票权;某消费品牌则推出“合伙人计划”,将核心员工纳入股权池,降低对单一接班人的依赖。

“制度建设滞后、文化避讳传承规划、专业服务使用不足,正成为制约基业长青的核心瓶颈。”邹俊总结称,“企业需要全局考量,方能在代际更迭中守护生命力。”



创新与出海:民企发展的“必答题”

除传承外,创新与全球化成为民企突破瓶颈的两大引擎。邹俊观察到,民营企业正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显著提升;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70%以上,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推动多项关键技术落地。

产业结构升级同样显著。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速成长,民营企业在低碳技术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突破。例如,某光伏企业通过研发钙钛矿电池技术,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2%;某工业互联网平台则连接超过100万台设备,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全球化布局方面,民营企业正从产品出口转向系统性出海。投资区域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核心增长极,2024年民企对沿线国家投资占比达65%;投资形态上,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协同,例如某汽车企业在泰国设立KD工厂,同步布局销售网络与售后服务;投资领域则聚焦高技术产业,TMT、先进制造与医疗科技成为海外并购前三大方向。

邹俊指出,中国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底气。例如,某新能源车企凭借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在欧洲市场市占率突破15%;某生物医药公司通过收购美国创新药企,三年内推出两款全球首款药物。这些案例表明,中国民企正以技术为引擎、产业链为骨架、新兴市场为支点,开启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