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张一鸣与奥特曼:AI硬件赛道为何需向扎克伯格取经?

时间:2025-09-28 17:16:26 来源:字母榜 作者:字母榜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硬件形态的创新成为科技巨头竞逐的新焦点。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近期在播客中坦言:'现有计算机形态与科幻中的AI伴侣存在差距,真正适合的形态仍需探索,但持续感知环境、自然交互的硬件将是关键。'这一观点正推动OpenAI加速硬件布局。

OpenAI的硬件野心:从设计到供应链的全面布局

今年5月,苹果传奇设计师Jony Ive创办的io Products团队并入OpenAI,标志着其硬件战略正式启动。据《The Information》披露,OpenAI已与立讯精密签订制造合同,并与歌尔股份接洽扬声器模块供应,首款AI设备或为'无屏智能音箱',同时规划眼镜、录音机及可穿戴胸针等产品,预计2026-2027年面世。

OpenAI的硬件团队由前苹果高管Tang Tan牵头,核心成员均来自苹果硬件团队。这种'挖角'策略使其首款产品可能自带'苹果基因',但供应链整合与质量控制仍需时间磨合。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该无屏设备配备摄像头与麦克风,量产或延至2027年。

字节跳动的硬件突围:从耳机到AI眼镜的迭代

大洋彼岸,张一鸣领导的字节跳动也在重整硬件棋局。继推出AI耳机OlaFriend后,字节正研发接入'豆包'大模型的AI眼镜,原型机已接近完成。此外,字节在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量产超千台轮式物流机器人后,正扩充Seed团队规模,聚焦'下一代通用机器人'。

字节的硬件基因可追溯至大力学习灯与PICO VR设备。2021年,字节以数十亿元收购国内VR龙头PICO,但受限于国内VR生态'水土不服',PICO于2023年裁撤近1600人团队,仅保留200人技术团队。尽管PICO仍居国内VR市场首位,但'小众产品'标签难撕,促使字节转向更日常的AI穿戴设备。



扎克伯格的硬件方法论:Meta Ray-Ban的成功密码

当张一鸣与奥特曼还在探索硬件形态时,扎克伯格的Meta已交出阶段性答卷。Meta Ray-Ban系列AI眼镜凭借'普通墨镜'外观,成为全球出货量冠军,累计销量超200万副,目标2026年底年产1000万副。其新一代产品Ray-Ban Display更集成彩色镜片内显与肌电腕带,售价达799美元,直逼iPhone 17。

Meta的成功源于三大策略:其一,与全球最大眼镜厂商EssilorLuxottica合作,保留眼镜的时尚属性;其二,优先提供视频拍摄、通话等核心功能,二代产品再植入AI;其三,深度绑定Ray-Ban零售网络,解决线下试戴与售后痛点。这种'将AI装进日常产品'的策略,使其在AI眼镜市场占据先机。

硬件赛道的新挑战:屏幕之争与生态博弈

OpenAI的无屏设备策略引发争议。行业分析师Derick David指出:'2025年推出无屏消费科技产品,如同造一辆没有窗户的汽车。'奥特曼虽否认智能眼镜偏好,但OpenAI排除眼镜形态后,或陷入'音箱'这一冷门领域。相比之下,Meta、阿里巴巴、Rokid等企业已推出'光波导显示+AI'的成熟方案,显示功能正成为主流。

字节的AI眼镜计划亦面临抉择。此前,字节曾规划无显示功能的AI眼镜,对标Meta Ray-Ban与小米AI眼镜。但《The Information》7月报道显示,字节正转向轻型混合现实(XR)眼镜研发,外形类似护目镜,对标Meta同类产品。PICO与供应商的合作调整,反映出字节对'显示功能'的重新审视。



线下渠道:AI硬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无论是AI音箱还是AI眼镜,ToC硬件的成败离不开线下体验。Meta通过绑定Ray-Ban的零售网络,解决了试戴与售后问题。而OpenAI与字节跳动尚需构建线下渠道,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用户更倾向线下体验后再购买。

Meta Ray-Ban Display的定价策略亦遭质疑。799美元的售价对标iPhone,但作为日常头戴设备,价格门槛较高。不过,IDC预计2025年AR/VR与无显智能眼镜合计出货增长39.2%,Meta被视为主要增长贡献者。其35亿美元收购EssilorLuxottica 3%股份的举措,进一步巩固了供应链优势。

未来展望:硬件创新的三重维度

回顾Meta的硬件方法论,其成功源于三点:不追求'极客风',而是融合AI与日常产品;与成熟厂商合作,降低设计风险;敏锐的市场嗅觉,抢占先发优势。相比之下,字节与OpenAI需在商业嗅觉、落地方向与交互体验上持续优化。

AI硬件赛道已进入多强争霸阶段。苹果、小米、华为等传统巨头凭借多端交互优势入局,而Meta因下场早、产品成熟,已形成品牌效应。对于字节与OpenAI而言,Ray-Ban Meta的百万销量并非不可超越,但需在技术原研、用户体验与生态构建上投入更多资源。

在这场硬件变革中,张一鸣与奥特曼或许真该向扎克伯格取经:如何将AI技术无缝融入日常生活,而非创造另一个'科技孤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