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六部门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2025-2026年营收目标年均增速3.5%

时间:2025-09-29 16:14:16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9月29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正式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明确提出,2025至2026年期间,机械行业将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机械行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

机械行业作为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及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被誉为工业经济的“压舱石”。此次方案(不含汽车、电工电器、内燃机、石化通用行业)的出台,旨在通过供需协同发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及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目标:营收突破10万亿,培育世界级集群

根据方案,2025-2026年机械行业将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营业收入年均增速3.5%左右,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二是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三是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国际级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五大举措:激活需求、提升供给、激发活力

一、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1. 深挖存量市场潜力: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工程,加快老旧设备淘汰及智能检测装备应用;实施铁路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扩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需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高端医疗设备配置升级。
  2.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等应用;建设智慧物流枢纽,推广无人车、无人仓等智能装备;培育智慧农场、智慧医疗场景,推动医疗机器人应用。
  3. 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十五五”项目;提升城中村改造、智慧停车等工程需求;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4. 推动数字化转型:开展“智改数转网联”改造,推进老旧设备智能化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设备自动化改造;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深度融合。
  5. 深化开放合作:利用RCEP、“一带一路”等机制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举办跨境对接活动,精准对接海外资源。

二、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1.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机械行业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攻关;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及中试验证平台。
  2. 增强产业链韧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展高可靠基础零部件;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形成全链条产业生态;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协同配套能力。
  3. 发展智能装备:突破工业母机、智能检测装备等关键技术;发展智能农机、医疗装备等民生装备;引导企业打造装备互联生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
  4. 强化标准引领:完善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鼓励企业建设智能“母工厂”;加强标准国际合作,推动认证互认。
  5.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基础零部件可靠性,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对标国际先进产品,实施质量强链工程。

三、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1.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企业跨境布局,构建全球化服务体系。
  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装备大省“挑大梁”,打造国际竞争力基地;加强中西部产业转移对接,延伸产业链布局;推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加大助企惠企力度:实施“一起益企”服务行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提升合规管理能力;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4. 营造良好生态: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整治非理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落实外资准入限制取消政策,鼓励高端装备领域投资。

保障措施:强化统筹、政策支持与运行监测

方案提出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部门与地区协同,出台针对性政策;二是利用现有渠道支持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落实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三是建立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行业痛点,推广典型经验。

此次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机械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激活需求、提升供给、激发活力三管齐下,行业有望在2025-2026年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重突破,为国民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